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十年一《牡丹亭》
作者:苏川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台  革命样板戏  广场  诙谐幽默  红卫兵  果菜  距离  昆曲  莲藕 
描述:为了排演"革命样板戏"。
白先勇的戏人生
作者:林可  来源:人民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昆曲  人生  母亲  神秘色彩  台北  父亲  海内外  记忆 
描述:在青春版《牡丹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时候,白先勇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这位闻名海内外的华语作家对于外界来说颇具有神秘色彩。
每一个昆曲演员的
作者:岳美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演员  《牡丹亭》  “临川四  演出  表演者  观众  风骚 
描述:上昆版临川四的演出,汇聚了南北老中青几代昆曲名家的演出阵容,表演者各领风骚,意蕴独特。不过,观众最为踊跃的还是《牡丹亭》。它的演出,不但吸引了观众,也吸引了我们演员,这是因为《牡丹亭》是每一个昆曲
重现临川第一
作者:戴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紫钗记》  中国戏曲史 
描述:玉茗风流四百年。四百年后,上昆将临川四排齐结集上演,传承非遗经典,续接城市文脉,十分难得。值得注意的是,整出《紫钗记》在近代从未被上演过,此举无疑是中国戏曲史上极有意义的一笔。
三生一“牡丹亭”
作者:田薇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三妇  女性读者 
描述:代表,三人前后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女性评点《牡丹亭》的杰作——《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论《邯郸》的行动性:从《牡丹亭》与《邯郸》的结构谈起
作者:刘艳卉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行动性  行动性  邯郸  邯郸  杜丽娘  杜丽娘  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      情节  情节  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宦海沉浮  宦海沉浮  两条线索  两条线索 
描述:在汤显祖的剧作中,《牡丹亭》和《邯郸》可以并称双玉,它们分别代表了他的"情之天下"和"法之天下"。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对"情之天下"予以歌颂,而在《邯郸》中,则对"法之天下"予以否定。关于这两
杜丽娘与柳梅“同”的象征意义
作者:张丽红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潜意识  象征意义  牡丹亭  阿尼姆斯原型  阿尼玛原型  投射  集体无意识  花园 
描述:《牡丹亭》以其独有的梦幻性形式投射人类的潜意识愿望,它承载的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内涵,从而使其成为千古奇书。构成《牡丹亭》梦幻形式的核心情节是杜丽娘、柳梅的:为什么两个素昧平生之人会出现在对方
从《邯郸记》与《繁华》看两性之异
作者:毛劼  来源:艺术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两性  《邯郸记》  《繁华 
描述:《邯郸记》与《繁华》是男女两性作家对于人生造的一场,《邯郸记》表现为男性追寻功名富贵的理想,《繁华》表现为女性对于闺阁之内琴瑟和鸣,闺阁之外施展才华的理想。其中包含的自娱、遣怀、警世种种情感
梦里外都是情——《西厢记》与《牡丹亭》之“”的对比分析
作者:罗兴娅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草桥惊梦  草桥惊梦  张生  张生  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  丽娘  丽娘  历史  历史  理想  理想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两——"草桥惊梦"和"游园惊梦"分别借剧中人物张生和丽娘之梦表达出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境界。"草桥惊梦",张生之情起于而止于;"游园惊梦",丽娘之情发乎却超越
畅游侠情佛仙 印象“临川四
作者:丁盛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印象  游侠  《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  演出季 
描述:,此次齐集公演,实为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