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07)
期刊文章(1537)
学位论文(47)
会议论文(42)
图书(2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13)
地方文献 (104)
非遗保护 (56)
红色文化 (29)
地方风物 (29)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08(177)
2001(57)
1995(22)
1993(27)
1992(18)
1991(20)
1989(24)
1986(32)
1985(22)
1984(26)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56)
深圳特区报(20)
核地知与行(3)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3)
瞭望(2)
党建与人才(1)
领导科学论坛(1)
人民长江(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阳春集校笺(选载)
作者:秦惠民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抄本  唐宋词选  冯延巳  校本  唐词  《词综》  词辨  校笺  全宋词  珠玉词 
描述:冯延巳(公元九○三——九六○),字正中,又名延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自幼跟随李璟,官至同平章事(即宰相)。史称冯“有辞学,多伎艺”,工诗词,“虽贵且老不废”。他不仅在南唐词坛是存词最多的一个,在唐末五代词人中也是一大家。他
传奇“吊场”的演变与昆剧折子戏()
作者:陆萼庭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折子戏  杜丽娘  单演  脚色  永乐大典  戏曲艺术  宦门  演员  手法  牡丹亭 
描述: 昆剧《牡丹亭·学堂》可以单演,也常与《游园惊梦》连演。要是连演的话,《学堂》结束后,须先上丑扮的花郎,交代“昨日春香姐着我拂拭亭台,扫条花径”。由于小姐马上要来游园,“不免回避则个”,念下场诗下。接着杜丽娘和春香才先后出场。这种连演衔接形
万有文库第一集一千种牡丹亭(、中、下册)
作者:王云五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万有文库第一集一千种牡丹亭(、中、下册)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三生路:――《牡丹亭》评介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吴凤雏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戏曲作品的代表。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秋。   《牡丹亭》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轰动。   首先在于,《牡丹亭》所揭示的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封建体制走到明代,已病入膏肓,种种末期症状全面显现:一方面,政治集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三生路”
作者:暂无 来源:成都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型舞剧《牡丹亭》26~28日在蓉上演,教你珍惜身边的幸福 本报讯(记者 乔雪阳)11月26~28日,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联合创作演出的原创大型舞剧《牡丹亭》将在锦城艺术宫连续上演三场,而11月26日的首场演出将是成都商报15周年华诞的系列活动之一,该场演出门票,本报将免费
牡丹亭三生路,调情圣手柳梦梅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湘南 上个月,青春版《牡丹亭》再次来深圳演出,去看了。上中下三篇,只落下中篇未看。不过感觉最好看的还是上篇中的第三场“惊梦”。这一场真是有惊艳之美,大胆,直接,充满着想象力。春,梦,花神,一青年男与一妙龄女在梦中初遇偷欢,彼此一见倾心。这种浪漫的构想真是具有天然的戏剧性。男女间那点事,
在荷叶演绎优雅“性爱之舞”-《牡丹亭》7月2日将演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张扬) 7月2日、3日晚,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创演,根据昆曲名著《牡丹亭》改编的大型舞剧《牡丹亭》将在新落成的富丽堂皇的合肥大剧院惊艳演出。此前,该舞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中国剧院以及上海、杭 州 、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场场爆满。 大型舞剧 《牡丹亭》在一群俊男
牡丹亭三生路昆曲600年的现代化与复兴
作者:暂无 来源:东莞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离魂·玉莺儿】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惊梦·山桃红】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训女·前腔】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姹紫嫣红开遍 当人们再一次走进剧场的时候,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
但使相思更相守牡丹亭十年梦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手记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此乃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的开场白,这一声喟叹,从1598年弃官返乡后发出,在天上人间飘飘荡荡了四百余年。 天下百戏有情,宁有如牡丹亭者乎!2003年2月起,白先勇携手苏州昆剧院及两岸三地文化精英,要把一位中国少女、一个中国戏剧的情,重
方寸的中国古典文学系列之六游园惊梦《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珠海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耿晓筠 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继崔莺莺之后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她与柳梦梅之间的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牡丹亭》与《西厢记》堪称中国戏曲史上两座矗立的丰碑,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崔莺莺、张生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人鬼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