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作文与通俗文化
作者:孙文宪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俗文化  中学生作文  现代语文教育  陈先生  陈寅恪  小说《西游记》  网络文学  《牡丹亭》  对对子  现实生活 
描述:作文与通俗文化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文化要义比较
作者:孙文霞  来源: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牡丹亭》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封建礼法  封建礼法  宗教  宗教 
描述:,又以基督博爱精神反抗封建仇杀,后者以梦幻真情反抗封建礼教、程朱理学与宗教禁欲,又以佛教来世主义、禅宗哲学、陆王心学反抗现实;前者爱情与世仇的矛盾与释解,最终展示出个人本位的胜利,后者爱情与礼教双轨并峙,展示出对家族本位、封建礼法的认同。
《牡丹亭》的文化结构主义分析
作者:阿进录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复生模式  复生模式  文化分析  文化分析 
描述:《牡丹亭》并非汤显祖独创的作品,此前已有类似结构和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同一深层结构和主题的不同处理,分别依附在各自所处时代的文化之上,其嬗变演化过程揭示出一个原始题材和结构的价值转换。本文试图
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作者:杨秋红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形态  戏剧形态 
描述: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
吴吴山三妇论《牡丹亭》戏曲特色浅谈
作者:谢超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特色  戏曲特色 
描述:吴吴山三妇在对《牡丹亭》的评点中,就《牡丹亭》中关目的设置、角色的演绎、舞台的安排、砌末的使用等戏曲特色的评价和讨论,反映出三妇评点《牡丹亭》的戏曲评论水平。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大团圆  情与理  情与理  荒诞  荒诞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 ,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 ,其独特结局的形成 ,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 ,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有一定的意义
谈浪漫手法的表现特色-舞剧《牡丹亭》观后
作者:何敏士  来源:舞蹈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谈浪漫手法的表现特色-舞剧《牡丹亭》观后
一部光照临川的佳作:略谈《临川县志》的编纂特色
作者:颜小忠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描述:一部光照临川的佳作:略谈《临川县志》的编纂特色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情与理  荒诞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其独特结局的形成,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有一定的意义.
古韵今咏——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特色
作者:庞林春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音乐特色  古韵  观众欣赏  文化精英  两岸三地  白先勇  江苏省 
描述:在著名旅美作家白先勇竭力推动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精心打造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这一经典名剧自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