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芭蕾《牡丹亭》,一次后现代实验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戏剧·芭蕾《牡丹亭》,一次后现代实验
-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戏剧理念
-
作者:任志芳 畅宁宁 来源:北方文学(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主义 至情 揭露现实
-
描述:汤显祖作为戏曲界的传奇巨擘,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却走了一条独异的人生之路,从热情走上仕途到愤而弃官,他的作品历来受人民群众欢迎,他的“临川四梦”被视为戏剧界的珍品,他的戏剧理念更是对我们产生了深远
-
《牡丹亭》的爱情模式及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
-
作者:胡叶妮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模式 爱情模式 才子佳人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影响 影响
-
描述:明清文人传奇的代表作《牡丹亭》的爱情模式符合传统的大团圆模式,但其中的人鬼交替、生死还魂还是对明清文人传奇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尤其是在主题“至情”思想的延续上都对
-
用传播学的5W模式浅析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陈娴娴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 《牡丹亭》 传播学5W模式
-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领衔制作的全本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充分利用了现代传播技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共融与成功嫁接,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本文拟从传播模式的整个传播过程即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来分析这部
-
皇家粮仓+昆曲《牡丹亭》
-
作者:杨倩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艺术 粮仓 林兆华 原生态 厅堂 观众 家班 戏剧 演员
-
描述: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一篇题为《昆曲应该在北京长期驻演》的政协委员提案,提出昆曲在“解决了生存和温饱”之后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引发了业内外的关注和讨论。提案从地域、观众、南昆北演等方面来考量目前的昆曲保护工作,呼吁在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为昆曲创造长期的驻演条件,由此在全国范围
-
坂东玉三郎:女形与艺道
-
作者:萨苏 来源:东西南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伎 牡丹亭 女性角色 昆曲 演出 艺术家 艺术形式 梅兰芳 京剧 戏剧
-
描述:。 时隔89年,十三代守田勘弥的孙辈在中国上演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其婀娜的身姿一出现在舞台上,观众中就有人忍不住惊呼——梅兰芳回来了!他,便是被称为“日本国宝级宗师”的坂东玉三郎。 坂东玉三郎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梅兰芳在中国。他的“女形”表演最受人称赞。和京剧中的“男旦”一样,歌舞伎中的“女形”也是男扮女装。令人尤为惊叹的是,舞台上秋波流转、风华绝代的坂东玉三郎,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有熟识他的朋友对记者讲,他的脸庞就像山顶的天气,有种含云带雾的美。 2011年11月,坂东玉三郎获得了有“日本诺贝尔”之称的京都奖的思想艺术奖。然而。和他之前所取得的成就相比,这其实不算什么。 “女人”之美 坂东玉三郎是日本歌舞伎界一个显贵的世袭称号。
-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
作者:李国文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戏剧 中国文人 儒略历 牡丹亭 万历 二十年 东西方 太常寺
-
描述:于神宗。朱氏王朝从此一直走下坡路,到崇祯吊死煤山而灭亡。但普通百姓只管小日子,不管大环境,有一口饭吃,有一张床睡,不兵荒马乱,不妻离子散,就谢天谢地了。因此,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自然也就处于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下。第一,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第二,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 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 莎士比亚所以比汤显祖幸运,因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不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这个手套匠的儿子,离开家乡斯特拉特福,来到伦敦谋生的时候,心态比较从容,要求也不太高。第一,没有功名的负担,第二,没有当官的念头,第三,更没有汤显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第四,尤其没有汤显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
-
至情至性《牡丹亭》:在中央芭蕾舞团的演讲
-
作者:孔庆东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中央芭蕾舞团 至情 《奥涅金》 古代文学 自信心 行话 戏剧
-
描述:一定学习过了。不仅剧本,还有其他形式的演出,比如昆曲,京剧,越剧,舞蹈,还有昆曲与日本歌舞伎的合演等,你们都至少有所耳闻。
-
挚情与梦幻
-
作者:郭小男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挚情 《牡丹亭》 柳梦梅 “幻” 杜丽娘 寻梦 戏剧 宋明儒学 “情” 剧本
-
描述:《牡丹亭》,是作者的一个梦。 汤氏生逢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黑暗、腐败,文化最为封建、专制的明后期时代。面对政治压迫,经济榨取和文化专制的现实,他失望地选择了弃官回乡。弃官是以弱的态势向权贵对抗,而回乡则是他选择偏乡僻壤作为自己新的“精神实验田”,新的生命余热的散发点。他用五十
-
莎士比亚四百三十年周年祭
-
作者:雷国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奥塞罗》 三十年 表现主义 知识条目 戏剧 消闲娱乐 象征 《牡丹亭》 《西厢记》
-
描述:莎士比亚在欧美,似乎已不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戏剧意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是一种消闲娱乐的观赏文化。莎士比亚所有的现存的戏剧,是普及化了的文艺启蒙辞典中的知识条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