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至兰香远 天寒松不凋:昆曲艺术的业余传承
-
作者:池玉玺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昆曲艺术 曲家 牡丹亭 演出 俞平伯 保护工作 文献保存 理论研究 艺术形式
-
描述:存,以及维持昆曲艺术不至消亡,都起过决定性的历史作用。
-
“焦湖庙祝”故事的传承与嬗变:从《杨林》、《枕中记》到《邯
-
作者:丛海云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焦湖庙祝故事 焦湖庙祝故事 枕中记 枕中记 邯郸记 邯郸记 主旨思想 主旨思想 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
-
描述:"焦湖庙祝"故事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了许多不同的作品,尽管人生如梦的思想是其主旨思想,但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
补正缺憾 传承善本——《牡丹亭》笺校本下场诗“集唐”句标
-
作者: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订正 订正 校注 校注
-
描述:《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标注出处,列出原诗,为“汤学”研究者和唐诗爱好者提供一份原始资料。
-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
作者:俞为民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现代性发展 《十五贯》 青春版《牡丹亭》 国际剧坛
-
描述:术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昆曲的表演手段,以适应当代观众的欣赏需求。昆曲《十五贯》的改编成功,是借助了当时特定的政治理念;而青春版《牡丹亭》的盛行,则是以时尚和青春为依托,后者的发展模式更具
-
杜丽娘性格发展上下篇
-
作者:黄文锡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性格发展 惊梦 寻梦 “情” 柳梦梅 老夫人 断尾 女孩儿
-
描述:后。”①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云:“汤氏用笔最为有力的地方,实为杜丽娘如何病死,又如何还魂。”徐朔方在《汤
-
中国方志发展史上的流派简论
-
作者:于希贤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史 中国方志 中国地方志 地方志事业 参与其事 研究课题 章学诚 地方志书 《太平寰宇记》 地方特色
-
描述: 中国地方志的编纂起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存8500多部100000余卷,各时代都有众多的学者参与其事,这就不可能是只有划一的主张。地方志发展史上各种流派的出现是地方志事业繁荣的标志。讨论地方志
-
中国和美国:全球化时代昆曲的发展
-
作者:吴新雷 白先勇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史 昆曲艺术 全球化时代 《中国昆剧大辞典》 美国 南京大学中文系 《两宋文学史》 《牡丹亭》
-
描述:昆曲艺术的发展等课题,进行了多次对谈。
-
论《红楼梦》对《牡丹亭》女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李珊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
描述:的力量与封建势力作了一定的反抗;在性与爱方面,《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强烈的性爱追求,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而《红楼梦》中的性与爱观念更为进步,表现为性爱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肯定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向往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性爱关系,同时也表达了“重情抑欲”的可贵的性爱观。
-
再论古代南昌城的变迁与发展
-
作者:彭适凡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昌县 南昌地区 太湖 《太平寰宇记》 豫章郡 《滕王阁序》 原始居民 《水经注》 郦道元 灌婴
-
描述:再论古代南昌城的变迁与发展彭适凡南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古城,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英雄城市。对于这一地区的先秦历史状况,有关古文献里基本不曾提及;对于汉以后南昌城的变迁与发展,文献
-
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昆曲的革新与发展
-
作者:祁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现状 昆曲现状 青春版 青春版 《牡丹亭》 《牡丹亭》 革新 革新
-
描述:为总制作人的团队对传统的《牡丹亭》进行了诸多方面的革新与创作,例如在剧本方面,尊重原著,取其精华;在导演方面:传承古典,融合现代;在舞美方面:现代舞台,典雅气质;在表演方面:青春靓丽,细腻传神;在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