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63)
报纸(352)
学位论文(20)
图书(18)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81)
地方文献 (67)
才乡教育 (4)
红色文化 (4)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205)
2013(42)
2011(84)
2003(24)
2002(18)
1999(35)
1997(28)
1996(32)
1992(17)
1991(10)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19)
文史知识(13)
古典文学知识(9)
青年时报(8)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连环画报(1)
新财富(1)
学术界(1)
鸡西大学学报(1)
中国质量报(1)
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性视域下的《牡丹亭》及其翻译研究:A Comparat
作者:王思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牡丹亭》  汪榕培  西里尔·伯奇 
描述:本和社会文化。互性被定义为符号系统的互换一一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外的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学者哈蒂姆和梅森把翻译研究与互性理论相联系,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并为打开新视野
大型舞剧《牡丹亭》7月合肥首演记者吴笑
作者:吴笑文  来源:安徽市场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市场报讯 经过半年精心准备,大型舞剧《牡丹亭》合肥首演将于7月2、3日晚在合肥大剧院隆重上演。 该剧通过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大俗大雅、大悲大喜等强烈对比手法,以飞扬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效果,完美展现了“至情故事,浪漫演绎,古典意蕴现代手法,奇幻色彩,多维呈现,如诗如画,美轮美奂”。总政歌
从互性的角度看《牡丹亭》下场集唐诗的英译
作者:李娅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是中国著名古典戏曲的传世之作,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不但情节浪漫曲折,且辞典丽雅致。其中以集唐诗的形式构成的下场诗,具有典型的互
牡丹亭下唱牡丹,自己写的不过是想找个伴,为何恁难:于大爷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信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每周二下午两点在中山公园牡丹亭,有一位于大爷总是会在我们老年人联谊会上唱一首《牡丹亭之歌》,真是唱出了我们老年人的心声呀!”市民刘女士5月24日给信报打来热线,“我们忙活了大半辈子,本想着老了老了有个伴,但是我们这些单身的老年人想找个知心人说说话 ,咋这么难呢?” 听牡丹:他的歌挺悲凉的
英国人这是一个性感女鬼回生的故事白先勇携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蒋瞰  来源:都市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主办方昨天特意为白先勇在发布会现场安排了一场昆曲演出 特别提醒: 11月19日,白先勇先生将在杭州举办一场讲座,有兴趣参加的读者,可通过邮件预约现场名额。邮箱地址:hlmer570@163.com。 记者 蒋瞰 摄影 陈中秋 “身边发生的速食爱情太多了,不如去戏里看看天长地
一“花”看世界,一“梦”古今:浅谈《牡丹亭》肯綮意象“牡
作者:冯春莉 陈洋  来源:才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牡丹  牡丹      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  传统写意法  传统写意法 
描述:《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名剧的代表,从古至今都不乏对它的评论。而笔者则选择从《牡丹亭》的意象出发,从中国传统戏剧写意法的角度,以牡丹和梦为例,试图探讨汤显祖创作的构思之巧,意蕴之深,这一虚一实的意象在推动戏剧情节发展上的独特作用,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经典。
李铁电影展两代《紫钗记》 「关世振京剧」戏曲讲座 舞蹈诗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品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铁电影展两代《紫钗记》 「关世振京剧」戏曲讲座 舞蹈诗
文学作品中的“鬼”——兼评陈树荣的《鬼姐》
作者:连枝 詹世烺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  艺术成就  唐人传奇  蒲松龄  文学作品  清代小说  牡丹亭  小说月报  主要原因 
描述:在此书作者蒲松龄笔下,写了不少成功的孤鬼形象,那种“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各出其情,状无所隐”(蒲立德《聊斋志异序》)的艺术成就,是此书具有历时不衰的引人魅力、久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说明,以狐鬼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鬼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
从互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能力  能力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性理论  性理论 
描述: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互性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第二章中,概述了互性理论及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