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梦境 一样人生——试析《庄子》、《牡丹亭》、《红楼梦
-
作者:王兵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境 梦境 混沌 混沌 无奈 无奈 清醒 清醒
-
描述:《庄子》、《牡丹亭》、《红楼梦》是中国梦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作品。虽然在三个作品中,梦境的表现方式和文体意义有所不同,各有侧重,但究其本质,它们均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达不到的愿望和追求
-
谈《红楼梦》中的音乐和声响描写
-
作者:马建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音乐 艺术境界 场面描写 曹雪芹 声响 艺术特色 《牡丹亭》 黛玉 古典诗词
-
描述:的画面,深化作品的诗情画意上,汲取了前代描写音乐文字的技巧和优点,而又始终和人物的感情、心理相联系,同人物的性格、命运相融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声响和行动结合,增加场面描写的生动性 第九回中的茗烟闹书房就是一段行声并重,热闹非凡的妙文。作者描写众顽童在书房里“开战”,用了“抓”
-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女性意识初探
-
作者:舒红霞 王骁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展示了元明清三个不同时代女性生活的画面 ,呈现了女性意识逐步觉醒与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样态 ,为五四之后女性的解放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图文:青春版《牡丹亭》造型媲美新版《红楼梦》
-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金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楚天金报讯图为: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金报讯记者赵雯报道:继光良、张震岳两场精彩演唱会后,“金报群星汇”将迎来极具文化内涵的重磅演出――10月28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将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登陆武汉剧院。青春活力的年轻演员们将用古典的昆曲,讲述一个美轮美奂的爱情故事。
由于是将9个小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造型媲美新版《红楼梦》
-
作者:暂无 来源:珠海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日前,中国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开幕。4月29日,观众期待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也将登陆武汉剧院连演3天精华版,白先勇用青春的手法为观众讲述着国粹的魅力。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已经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却坚守着昆曲的青春念想,青春版《牡丹亭》也由此而生。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
-
时尚潮流下的舞台艺术创新——舞剧《牡丹亭》和《红楼梦》观后感
-
作者:张践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艺术创新 舞剧 舞台 时尚潮流 观后感 艺术表现
-
描述:最近几年,舞剧的艺术舞台上多有创新之作,从《红楼梦》、《一把酸枣》到《牡丹亭》,都堪称国内优秀作品,它们给人带来艺术享受之余,也呈现出舞台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些创新思维。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编演的舞剧
-
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看元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大视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 元明清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
描述: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觉醒。
-
《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之丰碑:兼与《西厢记》、《牡丹亭》
-
作者:文迪义 来源:山花(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意识觉醒 《红楼梦》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继承与超越 “三从四德” 封建社会
-
描述:唤和讴歌女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继承了《西厢记》、《牡丹亭》中讴歌女性、讴歌爱情的主旨,但大大超越了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女性意识的最高峰。笔者拟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来谈谈《红楼梦
-
情·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情 欲 爱
-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情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
梦断红楼——济源市红楼梦歌舞厅“3·16”火灾追记
-
作者:雪峰 高峰 来源:消防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厅 济源市 楼梦 消防监督 娱乐中心 消防安全 牡丹亭 火场指挥部 消防大队 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
-
描述:济源市的“红楼梦”,可是曹雪芹笔弄的哥儿姐儿的“复制”?要不,偏巧楼焚春雨,梦断香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