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渊冲、许明英译《牡丹亭》分析:从翻译美学的角度
-
作者:李怡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英译 翻译美学 审美价值
-
描述:作为评判依据,一为证实许氏译论确实适用于戏曲翻译,二则检验译文是否能达到译者的审美理想。作者借鉴许氏译论中的三美论,从声音,意象等方面对许氏英译《牡丹亭》中的美学要素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对《牡丹亭》原文及许
-
国内《牡丹亭》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
-
作者:文军 李培甲 来源:英语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英译 英译 评述 评述 建议 建议
-
描述:依据对国内《牡丹亭》英译研究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等的统计,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其研究现状:单个译本评价、对比研究、翻译策略、唱词研究、传播研究、语言学视角的研究、文化研究。文章还对《牡丹亭》英译
-
六十种曲 第四册 还魂记 紫钗记 邯郸记 南柯记
-
作者: 明 毛晋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六十种曲 第四册 还魂记 紫钗记 邯郸记 南柯记
-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白之《牡丹亭》唱词英译美的再现
-
作者:吴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唱词 《牡丹亭》唱词 英译 英译 美的再现 美的再现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
描述:亦可称为曲文),属于诗歌的范畴,极富情趣,是极美的文学语言。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白之教授的《牡丹亭》唱词英译中美的再现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翻译美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探讨美学对译学的意义。从美学的角度而言,翻译是对原作美学价值的再现。文学作品中独特的美学特质决定了翻译美学是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美及其译文中美的再现极其重要的领域。笔者认为,运用美学理论来探索文学翻译,意义深远。尤其对于《牡丹亭》唱词这一极美的文学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翻译美学提供了合适的视角,因为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原文中的美通过哪些审美品质表现出来,译者如何展现原文中审美品质,使译入语读者充分感受唱词中的美,为本文的研究目标。简而言之,寻找原文的美,挖掘出译文如何再现原文的美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作...
-
汉文化典故的英译策略——以《牡丹亭》英译本为例
-
作者:尚永芳 杜丽娟 来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文化词 汉文化词 典故 典故 《牡丹亭》 《牡丹亭》 英译 英译 策略 策略 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
-
描述:结合汪榕培先生的《牡丹亭》英译本,以其对具有特定汉文化词及典故的处理为例,分析了英译汉文化词及典故的三种策略:意译、音译、直译。
-
袁国良“无须”上阵 与上戏学弟妹打造新编昆曲《南柯记》
-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上戏2010届戏曲导演专业本科毕业剧目《南柯记》将于3月27日、28日晚在上戏剧院亮相。上海昆剧团优秀青年演员袁国良特邀领衔该剧首演,并在剧中首次尝试“无须”演绎20岁时候的淳于棼。离开学校多年的袁
-
一套融集体智慧的奉献之作:――访《南柯记》评注者、东华理工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南柯记》是汤显祖继《紫钗记》、《牡丹亭》后完成的第三部剧作,较充分反映出作者对官场的绝望与彻悟,贯穿了作者的佛道思想,以及创作中坚持的“至情论”。汤显祖在其《南柯梦记题词》中云:“梦了为觉
-
怎一个“和”字了得 “昆曲清唱剧”印象版《南柯记》观感
-
作者:武文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柯记》 清唱剧 昆曲 印象 多媒体画面 舞台灯光 观感 上海音乐学院
-
描述:2008年12月23日晚,昆曲清唱剧印象版《南柯记》上演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两面垂落的纱幕将西洋乐队和昆剧乐队这两个伴奏意象,以及所有舞台的装置、背景上的多媒体屏幕等绰绰约约地展现
-
上戏上昆青年联手打造新编昆曲《南柯记》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上戏上昆青年联手打造新编昆曲《南柯记》
-
浅析佛教传播及其对中韩写梦小说的影响:以《南柯记》和《调信
-
作者:徐筱婷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梦小说 佛教 《南柯记》 《调信传》
-
描述:,以及佛教在中国、韩国的传播及其对写梦小说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论述,以发现在唐与统一新罗时期,佛教的传播对写梦小说有着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