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根柢辟开新路——评向志柱《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
-
作者:任美衡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著者 诙谐文 学术研究 文学史 古代小说 文学研究 研究者 新探讨 学术创新 牡丹亭
-
描述:在经过近三年艰苦的写作及修订之后,向志柱推出了他的首部学术专著--<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第一版).
-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的欠额翻译(英文)
-
作者:李学欣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翻译 典故翻译 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 互文性 互文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了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英译存在的欠额翻译问题,进而强调典故的翻译应在互文理论的指导下,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观照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力图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
重新建构与艺术碎片化:《牡丹亭》文鸯的两种建构方式及其差异
-
作者:刘毅 王省民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建构方式 建构方式 重新建构 重新建构 碎片化 碎片化 艺术 艺术 意义结构 意义结构 戏剧文本 戏剧文本 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
-
描述:加到对《牡丹亭》的诠释上,赋予这部名剧某种完全不同的意义。
-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的欠额翻译
-
作者:李学欣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翻译 典故翻译 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 互文性 互文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了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英译存在的欠额翻译问题,进而强调典故的翻译应在互文理论的指导下,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观照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力图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
从《诗·关雎》到《牡丹亭·惊梦》:“寤寐求女”母题在互文网
-
作者:艾荫范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 文学母题 文学母题 寤寐求女 寤寐求女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惊梦》中完满现身。
-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以《牡丹亭》的两个
-
作者:何婷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翻译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语境重构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意象传递
-
描述: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
-
牡丹亭下女儿香 闫平·刘曼文谈话录
-
作者:王静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生活 中国油画 表达 美院 美术馆 中国美术 文革时期 内心世界 情感
-
描述:刘曼文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
《牡丹亭》和三妇评本中的梦异描写述评——《真实与虚幻——文
-
作者:周锡山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牡丹亭》 奇异之梦 奇异之梦 吴山三妇 吴山三妇
-
描述:八位才女的出色智慧,为《牡丹亭》在清代的评论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阐发《牡丹亭》的巨大创作成就和重大影响。
-
青春版《牡丹亭》角逐文華獎驚艷孔孟故里傳承昆曲經典精神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劇照 于永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永傑 山東報道)10月18日、19日,由蘇州昆劇院精彩演繹的青春版《牡丹亭》(精華本),在山東濟南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上演,這是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