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梦非彼梦:“游园惊梦”与元杂剧爱情梦叙述之比较
-
作者:曹广华 范春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梦 性梦 元杂剧 《牡丹亭》 至情
-
描述:同为梦境描写,元杂剧爱情剧中之梦多为情梦,《牡丹亭》中杜丽娘之梦属于典型的性梦,二者有着明显区别。由于性质不同,在剧中所起作用如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方面也不相同。此外,“游园惊梦”的描写还有独立的思想
-
追忆青春的军营叙事:与朱曼鸢对话录
-
作者:徐艺嘉 来源:神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对话 叙事 军营 青春 追忆 文艺创作 《牡丹亭》
-
描述:龙记》等,曾获全军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一等奖等奖项。
-
初次拼接的华人戏剧风景:’96京华品剧录
-
作者:吴戈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表演 学术研讨会 中国大陆 《牡丹亭》 华人 观众 艺术家 中华文化 女兵 承传与发展
-
描述:,可调迅速而广泛.但戏剧文化,尤其是话剧文化的交流,却十分缓慢而有限.一些有识之士对这种情形的焦灼,便化作了一种奔走呼号与切实努力,更催生了“’96中国戏剧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的扉页上开宗明义地写过:“近十年
-
南国粤剧与鹤山热土─-鹤山粤剧名伶录
-
作者:麦浪秋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粤剧 广东鹤山 李文茂 剧团 《墙头马上》 广州市 珠江三角 现代题材 主要演员 《牡丹亭》
-
描述:南国粤剧与鹤山热土─-鹤山粤剧名伶录
-
临川四梦
-
作者:黄文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篇小说 中国 现代 选集 传奇小说 中国 现代 选集
-
描述:临川四梦
-
论冯梦龙改本《风流梦》
-
作者:李红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流梦》 《牡丹亭》 冯梦龙 主题思想 文学性 改编本
-
描述:《牡丹亭》曾在晚明引起“家传户诵”的轰动效应。其美妙的语言、奇幻的故事让人爱不释手,而韵律不协的缺陷又令人深感遗憾。为使它能完美地呈现于舞台,一些曲家纷纷举笔,对之进行窜正改写。冯梦龙便是其中之一。他通过简化情节、调整结构、删改曲白等方式,对原作
-
一梦悠悠味浓浓
-
作者:王高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呈现 本源探索
-
描述:生命力,它充分揭示出了《牡丹亭》经百读而不厌、历万演而不衰的主要原因。这种生命力一方面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有其内在独特的审美构造和价值内涵。因此,本文不但要探讨这种超时空艺术生命力的外在呈现状态,而且更要以此为基础追溯支撑这种外在呈现的根本原因。论文第一部分对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进行了解读,分别从它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决定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应该说,读者、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认同和接受决定了它生命历程的长短,同时,艺术作品本身必须极具欣赏价值,也就是要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就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让受众在与它的交流、互动中达到一定的共鸣程度、反观强度并要持续一定的时间长度。本文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牡丹亭》超时空艺术生命力的呈现状态和影响范围,包括它对于普...
-
“《牡丹亭》让我这辈子梦圆了”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能演牡丹亭,是每一个花旦演员的梦。我演了这么多年,这辈子梦圆了。”趁后台的化妆间隙,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无比感慨地说,从艺几十年,她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昆曲人物,然而《牡丹亭》在她心中始终
-
白先勇 十年一梦《牡丹亭》
-
作者:张译丹 马士雯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名家简介
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在加州定居。他于1994年退休,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白先勇自小与昆曲结下不解缘
-
牡丹亭里的梦
-
作者: 孔爱萍 来源:昆山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孔爱萍饰演的杜丽娘
孔爱萍
《牡丹亭》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便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句话在我看来不单是用来形容爱情的,世间至情之事物皆可比拟。一如我被杜丽娘的深情所吸引。百年之前,梧桐锁清秋的深深庭院,杜丽娘款款走来,岁月的交替轮回让她成为多少代人心中不灭的神话,犹如不败的雪莲,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