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视野下的《牡丹亭》
-
作者:陈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文本传播 文本传播 舞台传播 舞台传播 评点传播 评点传播 闺阁传播 闺阁传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
描述:显祖是促进《牡丹亭》文本传播的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爱情,突出至情思想。明清时期《牡丹亭》的众多版本和改编本,说明了《牡丹亭》文本传播之繁荣,受欢迎之广泛。 第二章
-
“大流亡”中一“亭”-昆剧《牡丹亭》在海外上演的文化框架
-
作者:寇致铭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美国 美国 演出 演出
-
描述:《牡丹亭》在美国东西岸两地上演,显示了西方对中国高雅文化的全新接受,具有深刻的意义。
-
幽兰海外吐馨香-江苏昆剧团赴欧演出散记
-
作者:叶彬 来源:剧艺百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大利 剧团 昆剧 发展史 观众 文化节 周恩来总理 江苏 地平线 《牡丹亭》
-
描述:园里的兰花——昆剧,在海外吐馨香,放异彩,谱写了昆剧发展史上新的一章。
-
何人不起故园情——喜逢华文漪海外归来演出
-
作者:霍大寿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园情 昆曲艺术 中国昆曲 《牡丹亭》 升平盛世 观摩演出 杜丽娘 新剧目 学术评价 上海昆剧团
-
描述:金秋,风和日丽。期待已久的“’96全国昆曲新剧目观摩演出”在北京拉开了帷幕。笙鼓管弦,曼舞清歌,颂扬着改革开放的升平盛世,也倾诉着昆坛剧人的苦乐甘辛。
-
从《牡丹亭》传播看传统戏曲的传承
-
作者:尹丽丽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牡丹亭》经历了百年的传播和演绎,经历了全本、散出和改编本三种演出的形式,同时还经历了剧本结构、声腔、曲辞和表演的改编,传播方式的改变。这种传播丰富了戏曲舞台,同时也保护了古代的文化遗产。
-
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传播的视觉表现形式研究
-
作者:严翼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视觉表现 中西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
-
描述:西方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研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氛围、艺术传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戏曲给西方观众带来的不同观感,以及“中国戏曲”的同质化概念和变脸与变性的戏曲印象形成的原因。本文
-
由《牡丹亭》的传播看戏曲改编与演剧通例
-
作者:邓绍基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版本传播 版本传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演剧通例 演剧通例
-
描述:戏曲作品从文本到演出,必然会有程度不同的变易更动,这是已由戏曲史实昭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剧通例。至于种种变易更动,自有高下之别、文野之分和粗细之辨,人们自可臧否月旦,朱紫雌黄,却不能由此而否认上述通例。
-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
作者:胡丽娜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青春版 青春版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
-
描述:的审美准则,为当下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
从《牡丹亭》舞台传播看传统戏曲的传承
-
作者:尹丽丽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传播 戏曲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
描述:《牡丹亭》经历了百年的传播和演绎,经历了全本、散出选本和改编本三种演出形式,同时还经历了剧本结构、声腔、曲辞、表演的改编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在历史久远的舞台演绎过程中《牡丹亭》承载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经典
-
浅谈《牡丹亭》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
作者:金珊珊 来源:金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传播形式 传播形式 牡丹亭 牡丹亭 多样化 多样化
-
描述:的不断完善。本文通过《牡丹亭》为案例,探究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