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
作者:张晓玲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意象分析  波希米亚  西西里  国王  王后  传奇剧  里昂 
描述: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
才子佳人戏曲中“花”意象琐议——以《西厢记》、《牡丹亭》、
作者:庞婧文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意象  “花”意象  意境  意境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中国古代文学中,"花"意象的出现率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为例,探索"花"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花"意象在戏曲中的审美价值及文学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同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就和成全了杜丽娘的爱情梦想。这个重要的场景,在《牡丹亭》中,既是通过舞台虚拟而存在的现实空间,又是一个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意味的戏曲意象;既是融人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又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
香抱怨的是本什么书
作者:洪珏  来源: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抱怨  《牡丹亭》  语文第四册  中学教科书  《惊梦》  《闺塾》  戏剧情节  审美享受 
描述:人们观赏《牡丹亭》.都为《游园》《惊梦》两出戏而陶醉;同时,也喜欢看第七同《闺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也就是京昆舞台上常演不衰的《香闹学》。戏里的香天真烂漫,闹得迂腐刻板
牡丹亭中犹在
作者:刘瑞兰  来源:北京青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就要上演第600场,自2007年首演至今,一部驻场昆曲能面向4万多名观众,也是戏曲界一个不小的成就。
梦比
作者:胡冰  来源:旅游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江  昆曲  牡丹亭  江南  苏州  小巷  伏羲  江河水  东西南北  石库门 
描述:扬起的波纹,方让人感受到生机。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苏州多桥,有十步一桥之说。仅平江河上的石桥,平的,拱的,大大小小不下十座。
红娘与香形象之比较
作者:李彤  来源:西江月(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娘    人物形象  《西厢记》  《牡丹亭》 
描述:红娘和春香分别是王实甫《西厢记》和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红娘是个具有侠义心肠并且聪敏机智、巧舌如簧的女性角色,而香则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她们都是一心为主的忠仆、都具有反封建的意识
玉楼
作者:董跃伟 辜健斗 江风贤 周长春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孝王  辞赋  魏晋  去云  海棠  日光  东风  《珠玉词》  粉面  晏殊 
描述:影, 冬至后每日添长一线。
归”漫话——谈《牡丹亭·惊梦》与诗词曲中之“归”
作者:金志仁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诗词曲  牡丹诗  杜丽娘  归来  白居易  中国戏曲  皮日休    开花 
描述:丹当尽才开花,故有此反问。整句意为牡丹虽美,但它开花太
香让我提高、给我信心
作者:倪泓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小姐  剧目  演员  张静娴  《游园惊梦》  艺术奖  观众  戏校 
描述:叫画》等。这些剧目我从1986年考入上海戏校昆曲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