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中的叹词运用
-
作者:刘钦荣 孟昭泉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叹词 叹词 句法分布 句法分布 表达功能 表达功能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一座耀眼的丰碑,而其中叹词的运用,就是这座丰碑上镶嵌的一粒粒珍珠.《牡》中的叹词,有单音节,有复音节;有的单独出,有的连续用;或在唱词中,或在道白里;有的放在句首
-
对《本草纲目》中“芝”的辨析
-
作者:任其云 来源:中国食用菌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五行学说 紫芝 李时珍 理论基础 生态分布 《太平寰宇记》 曲阳县 南岳衡山 农业管理干部
-
描述:对《本草纲目》中“芝”的辨析任其云(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O010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芝”讲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名……。”因此在《本草纲目》中,主要讲到六种芝
-
曲谱中的《牡丹亭》
-
作者:赵天为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曲谱 曲谱 改编 改编
-
描述:本来的面貌参与竞争,并焕发出新的光彩,曲谱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
-
如何处理教材中的爱情诗文
-
作者:蒋方才 郑启发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诗 处理教材 爱情观 《边城》 《罗密欧与朱丽叶》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板起面孔 《再别康桥》 《牡丹亭》 《荷塘月色》
-
描述:如何处理教材中的爱情诗文
-
《牡丹亭》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
-
作者:王省民 邹红梅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
描述:《牡丹亭》的传播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尤其是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初步评估民俗文化在《牡丹亭》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聊斋志异》中的“痴汉”类型与特点
-
作者:李占稳 来源: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孙子楚 异史氏曰 特点 牡丹亭 离魂 阿宝 态度 作者
-
描述:痴,本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病态,愚蠢呆头呆脑为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却取用了痴的迷恋执着深情专一之意而且对这种痴是持肯定赞扬的态度的。他在《聊斋》中塑造了一批痴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各具
-
日常中的“牡丹亭”
-
作者:黄沾衣 来源:世界博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静物画 绘画作品 日常生活 绘画主题 抒情色彩 艺术家 叙事性 生活中 情感
-
描述:在静物画中,阎平赋予其同等的生命张扬;而在她的系列绘画主题中,则始终贯穿着强烈的叙事性架构和用力突出的抒情色彩。阎平以日常状态进入绘画,她的绘画题材看似毫无惊奇,甚至更为尽力地日常化。欣赏她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静物、母与子的日常生活情形,以及小
-
《牡丹亭》中的语气助词
-
作者:赵栋 来源: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语气助词 汉语语法
-
描述:古汉语到中古、近代直至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系统一直进行着调整,不断有新成员涌现出来,同时也有成员退出了历史舞台。
-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
作者:付瑛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 文学翻译 哲学阐释学 接受美学 《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
描述:素影响,翻译就不仅仅是简单地语言转换,而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运用各种变通手段来转换原文。本文作者提倡译者在翻译中发挥其创造性,并希望从理论到实践对此问题作系统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学
-
中芭潜心改建“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电继《奥涅金》成功演出之后,中央芭蕾舞团又一参加2010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新作《牡丹亭》,经过修改打磨后于8月10日起在国家大剧院重新上演。这是该团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又一中国原创芭蕾力作。
芭蕾舞剧《牡丹亭》创作于2008年,选择了在中国戏曲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著名导演李六乙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