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小纲:文学意境打开创作之窗 将创作歌剧《牡丹亭》 力求无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5月21日,北京现代音乐节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当天由张艺执棒国家交响乐团上演了叶小纲(见图)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临安七部》和《共和之路》两部近年新作令人耳目一新,前者充满中国古典诗词的文人意趣;后者则是咏颂百年辛亥,其大气磅礴,壮怀激烈,令在场观众为之震撼。
国
-
自我的回归:镜像理论视野下的杜丽娘
-
作者:谭凤姣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镜像理论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中塑造的具有叛逆精神的杜丽娘形象感动了众多读者,掀起了一股女性自我认识的潮流。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杜丽娘处于双重镜像关系当中:一重是现实与幻境的镜像关系,一重是对镜自描的过程中镜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翻译比较研究
-
作者:刘庚玉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略,对《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中文化意象进行研究,比较不同译者对的文本内容理解以及文本中文化意象的处理上所表现出的不同见解和视角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
浅析中西方美学理论差异:以《青春版牡丹亭》和《猫》为例
-
作者:强婧 来源:艺术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创作内容 角色塑造 舞台表现
-
描述:深刻地领会我国戏曲的魅力所在。
-
探究《牡丹亭》中蕴含的感性资源——兼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作者:张春蕊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中晚明 中晚明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感性资源 感性资源
-
描述:一批所谓“狂人”,而汤显祖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至情”之说在其《牡丹亭》中显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牡丹亭》这部作品,旨在通过这部作品来探究中晚明时期的审美文化的特点并进
-
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创作演绎的大型舞剧《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甘肃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创作演绎的大型舞剧《牡丹亭》,11月15日在江苏南通上演。该剧根据明代汤显祖同名戏曲名作改编而成,将古典舞蹈艺术和戏曲表演艺术巧妙融合,在人物刻画、舞蹈编排
-
《牡丹亭》舞出“人鬼未了情” 部队文工团创作思路转型之作
-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昨晚,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大赛”的最后一部参赛作品——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的原创舞剧《牡丹亭》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这部曾作为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的舞剧一年之后再回上海,演绎中国版“人鬼情未了”的真挚爱情。
舞剧版本绝无仅有
该剧编导应志琪告诉记者,明代戏曲家汤显
-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研究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
若即若离之祈盼与无奈:浅谈《牡丹亭》创作与"童心说"的关系
-
作者:曹光琴 高钏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童心说 童心说 祈盼 祈盼 无奈 无奈
-
描述:仅为作者喜爱,亦为世人推崇,产生过轰动效应,又具有深远的影响.
-
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兼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
作者:张贤蓉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综合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兼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