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研究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历史深处能诗意:朱仙镇的古街名
作者:刘永涛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名镇  朱仙镇  诗意  《太平寰宇记》  街名  文化中心  《宋史》  公元前 
描述:”,每纲有船30只,合计6000只,分别在汴河、蔡河、五丈河承担漕运任务,其中蔡河年漕运量就在60万石以上。
至情至纯至:评芭蕾舞剧《牡丹亭》的艺术世界
作者:张晓红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牡丹亭》  《牡丹亭》  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  情感意识流  情感意识流 
描述:《牡丹亭》是中央芭蕾舞团根据同名昆曲改编的原创芭蕾舞剧。表演上,《牡丹亭》在尊重和继承西方古典芭蕾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舞蹈语言丰富多彩。发生在中国400年前关于突破禁区大胆恋爱的故事的新演绎,采用轻灵、风格化、易于理解的现代叙述方式,赢得了众多中西方观众的理解和喜爱。
优孟衣冠启后人:谈戏曲艺术的人物
作者:凌宁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异彩纷呈  牡丹亭  衣冠  舞台  艺术反映  杜丽娘  艺术方式 
描述:有道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梨园这两句警语说明:舞台上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生活的艺术方式,是凭借优孟衣冠塑造林林总总的人物形象;这种艺术反映的目的,是通过人物性格与命运这面镜子给人以人生的
缇、黎安:三十春,两代人
作者:秦岭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小生  老师  昆曲  戏曲演员  司马相如  演出市场  梅花奖  小剧场  牡丹亭 
描述:改变了岳缇的一生。
,遮不住视线——关于京剧艺术在大学校园传播的断想
作者:李小林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大学校园  京剧艺术  断想  传播  视线  巡回演出  浙江大学 
描述:…总之,整个剧场被淹没了!长达9小时的《牡丹亭》散发出熠熠的光芒、美的光辉!正如白先勇先生所言,到无法抗拒。
哉 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想:简评大型舞剧《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作者:陶琳  来源:军营文化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看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感受了经典作品的永恒。舞剧《牡丹亭》在传承经典和追求创新上,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其表现出的大喜大悲、大雅大俗的艺术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谈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李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音乐分析  音乐本体  戏曲唱腔  《牡丹亭》 
描述: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 本论文以昆曲《牡丹亭》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音乐分析和音乐本体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昆曲形成发展史的回顾;第二章是《牡丹亭》的艺术分析,是全文的重点,首先是对汤显祖的生平简介以及对其《牡丹亭》创作理念的分析,然后从剧情、人物形象概述、主要矛盾分析入手,并选取了《游园》、《惊梦》、《拾画·叫画》三出成套唱腔,对其进行音乐本体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南昆风格戏曲唱腔的特点;第三章是对青春版《牡丹亭》艺术成就及影响的总结,希望能够对昆曲的保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助益。
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作者:张贤蓉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综合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与向志柱先生商榷
作者:伏涤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与向志柱先生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