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仪式传播与传统再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
作者:董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仪式功能  文化认同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方式  传播效果 
描述:仪式传播与传统再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
传统戏剧中文化因素的翻译:以《牡丹亭》英译本为
作者:杨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转向  文化转向  古典戏剧  古典戏剧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是近年来,翻译学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文化层面,关于翻译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开始盛行,“文化转向”概念被广泛接受。这一概念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翻译观,引入新的翻译视角,为翻译开辟了新的道路,进一步促进了翻译的发展。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牡丹亭》是中国著名古典戏曲的传世之作,它的情节、主题和语言都影响极大。《牡丹亭》和《红楼梦》、《西厢记》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经典爱情故事。《牡丹亭》全剧55出,引经据典、文字优美。但当人们对汤显祖才华钦佩的同时,如何将原文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的在译文中保留,这对翻译者是个不小的考验。目前《牡丹亭》的英译本主要有三个,分别是Cyril Birch,张光前和汪榕培的英译本。本文通过对这三个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的对比,旨在探讨不同翻译策略影响下,译本的不同以及如何翻译才能最多的传达原文的信息,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论舞台艺术的生产与传播: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为
作者:石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舞台艺术  创意生产  立体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  院团管理 
描述:,以最新的创意管理理论、创意传播管理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全面分析了其在2001年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背景下的艺术生产与传播管理经验。突出阐释如下四个问题:第一
脚色制的基本意义及其现代转换:以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为
作者:侍静睿  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脚色制  脚色制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  昆剧  昆剧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剧结构体制--脚色制发挥的巨大作用。
“昆剧传统”在当代的意义:以《牡丹亭》“重构本”为的探讨
作者:陈芳  来源:戏剧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当代戏曲  当代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折子  折子  全本戏  全本戏 
描述:建立在對折子核心精義的認識上。本文即以《牡丹亭》為,嘗試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來盱衡全局,思考如何在當代重構一部兼具思想內蘊與藝術價值的全本戲。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
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自我超越与现代化转换:以青春版《牡丹亭》为
作者:万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地域性  地域性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全球化  全球化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 
描述:《牡丹亭》的文化解读,对当代社会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自我超越与现代化转换问题做一些思考。
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本为
作者:周韵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文化  文化  美感  美感  “三美”原则  “三美”原则 
描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西里尔.伯奇、中国学者张光前和汪榕培曾先后将明代汤显祖的著名传奇剧本《牡丹亭》译介到西方世界,功德无量。以许渊冲先生译诗"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原则衡量。三位《牡丹亭》译者权衡利弊,创造出风格各异的三个译本,使西方世界感受到400年前中国的精致生活。
从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入手实现中国戏曲走出去:以昆曲为:新概
作者:俞骁窈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昆曲  传统戏曲  对外文化交流  现代化  走出去 
描述:保持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特征基础上进行符合西方观众审美需求的传统戏曲现代化改造之路。
“读写双赢”教学话(五):专题之“花季悟爱情”
作者:赵谦翔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读写  专题  教学  绿色教育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描述:没有话语权吗?以功利为本漠视人性的灰色教育,让花季学子掩耳盗铃地回避现实的爱。唯有张扬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才能让他们直面现实人生,坦诚地观情赏爱,谈情说爱,评情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