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中的几个人物形象
作者:梅溪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幸福生活  个性解放  杜丽娘  封建礼教  社会意义  封建社会  作者  理想  性格 
描述:幸福生活为中心内容的个性解放的理想;而
《聊斋志异》中的“痴汉”类型与特点
作者:李占稳  来源: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孙子楚  异史氏曰  特点  牡丹亭  离魂  阿宝  态度  作者 
描述:痴,本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病态,愚蠢呆头呆脑为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却取用了痴的迷恋执着深情专一之意而且对这种痴是持肯定赞扬的态度的。他在《聊斋》中塑造了一批痴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各具
宝安作者昨受邀赴江西探访牡丹亭 续写《牡丹亭》获深圳
作者:陈影 黄敬亮  来源:宝安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的“名著续写”中,姜丰续写的《牡丹亭》获优胜奖,昨日,他受邀赴江西临川探访《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故里,到江
英雄自古出少年:记原创歌曲《牡丹亭》曲作者李彤
作者:刘小龙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家汤显祖笔下描写的《牡丹亭》中主人公杜
《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成因及特点分析
作者:郝福和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腔  本腔  牡丹亭  牡丹亭  纳书楹  纳书楹 
描述:律现象给作品的传唱造成困难的情况,清代曲师叶堂谱订了《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本文从格律和音乐两方面分析了它的特点。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一,《纳书楹牡丹亭全谱》的成因——《牡丹亭》用腔失律
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作者:高翠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剧  审美差异 
描述:、奔放。第三方面,从审美形式上对两部作品进行分析。在结构上.《罗米欧与朱丽叶》非常紧凑,而《牡月亭》则舒缓。在语言方面,《罗米欧与朱丽叶》语言壮美,而《牡月亭》的语言则是十分优美。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的伦理解读:《牡丹亭》英译本对比分析
作者:张翠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翻译伦理学  翻译伦理学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论文作者试图应用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五个模式对中国古典戏曲名作,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实现以下目标:证明翻译伦理学五大模式,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在衡量译本的质量等方面
许渊冲、许明英译《牡丹亭》分析:从翻译美学的角度
作者:李怡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英译  翻译美学  审美价值 
描述:作为评判依据,一为证实许氏译论确实适用于戏曲翻译,二则检验译文是否能达到译者的审美理想。作者借鉴许氏译论中的三美论,从声音,意象等方面对许氏英译《牡丹亭》中的美学要素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对《牡丹亭》原文及许
生死不渝的奇幻爱情:用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分析《牡丹亭》
作者:冯程程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行为者  行为者  杜丽娘  杜丽娘  深层结构  深层结构 
描述:通过使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分析《牡丹亭》,我们总结出故事情节的发展模式,可以从中看出各个矛盾势力之间的冲突,以及各个势力背后具有的深层内涵。通过对人物行动元的归类,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可见
“青春版”戏曲:源本青春:中国戏曲之青春叙事逻辑分析
作者:衣凤翱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叙事逻辑  中国戏曲  牡丹亭  爱情故事  杜丽娘  偶像剧  西厢记  柳梦梅  崔莺莺  现代化 
描述:青春叙事逻辑:"青春版"戏曲成功之本源自2004年,"昆剧义工"、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精英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大获成功之始,中国戏曲在现代化创作理念之路上不断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