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世昌老师教我练习和运用眼神(上)
-
作者:林萍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游园惊梦》 封建礼教 面部肌肉 表演艺术 人物形象 中国戏曲 《牡丹亭》 出场亮相 师教
-
描述:韩世昌老师教我练习和运用眼神(上)林萍韩世昌与本文作者(左)合影中国戏曲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戏曲演员运用这些技巧功夫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精气神必须通过眼神来表现,因此眼神在基本功中占据
-
石油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发现和利用
-
作者:张行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油井 古丝绸之路 《水经注》 西北地区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 开发利用 地理志 《本草纲目拾遗》 《太平寰宇记》 生牛皮
-
描述:石油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发现和利用张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石油”一名即由北宋科学家沈括命名,而早在汉代,先民们已知道了石油。当时出产石油的地区,首推我国西部,有的今天仍然是著名产油区
-
海派昆剧《上灵山》引起热烈争鸣
-
作者:东方明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青年观 《西游记》 《长生殿》 折子戏 醒目广告 个性与特色 艺术革新 观众来信
-
描述:海派昆剧《上灵山》引起热烈争鸣东方明1993年,在国内演出市场一向沉寂的上海昆剧团登出醒目广告:投资百万元推出"海派昆剧"《上灵山》。该剧是根据《西游记》故事新创作的大型神话剧,表现唐僧师徒在去西天
-
杜丽娘性格发展上下篇
-
作者:黄文锡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性格发展 惊梦 寻梦 “情” 柳梦梅 老夫人 断尾 女孩儿
-
描述:后。”①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云:“汤氏用笔最为有力的地方,实为杜丽娘如何病死,又如何还魂。”徐朔方在《汤
-
阳春集校笺(选载上)
-
作者:秦惠民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抄本 唐宋词选 冯延巳 校本 唐词 《词综》 词辨 校笺 全宋词 珠玉词
-
描述:冯延巳(公元九○三——九六○),字正中,又名延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自幼跟随李璟,官至同平章事(即宰相)。史称冯“有辞学,多伎艺”,工诗词,“虽贵且老不废”。他不仅在南唐词坛是存词最多的一个,在唐末五代词人中也是一大家。他
-
传奇“吊场”的演变与昆剧折子戏(上)
-
作者:陆萼庭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折子戏 杜丽娘 单演 脚色 永乐大典 戏曲艺术 宦门 演员 手法 牡丹亭
-
描述: 昆剧《牡丹亭·学堂》可以单演,也常与《游园惊梦》连演。要是连演的话,《学堂》结束后,须先上丑扮的花郎,交代“昨日春香姐着我拂拭亭台,扫条花径”。由于小姐马上要来游园,“不免回避则个”,念下场诗下。接着杜丽娘和春香才先后出场。这种连演衔接形
-
《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成因及特点分析
-
作者:郝福和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腔 本腔 牡丹亭 牡丹亭 纳书楹 纳书楹
-
描述:律现象给作品的传唱造成困难的情况,清代曲师叶堂谱订了《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本文从格律和音乐两方面分析了它的特点。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一,《纳书楹牡丹亭全谱》的成因——《牡丹亭》用腔失律
-
《纳书楹曲谱》研究—以《四梦全谱》为核心
-
作者:林佳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堂 纳书楹 叶谱 四梦 牡丹亭 昆曲 曲牌 曲谱
-
描述:的內容,第三、四章則為葉堂訂譜的作法,為集中焦點,乃選擇最具曲樂創作意義之《四夢全譜》為核心,討論葉堂如何為馳騁才情、不拘格律的湯顯祖《四夢》曲文訂譜,以見在曲律及曲樂發展上的重要意義。
-
昆剧经典《牡丹亭》书盘走进榕城校园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福州大学生争相购买昆剧《牡丹亭》相关书籍、纪念品。12月18日,作为2007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一,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演员来到福州大学,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青春版经典昆剧《牡丹亭》,吸引众多榕城学子前来观看。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
续写《牡丹亭》完构“书立方” “阅读方式的革命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尹春芳)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书立方”重点主题活动的最后一环——“阅读方式的革命”高峰论坛于29日上午举行。在本次论坛上并进行了《牡丹亭》续写颁奖。至此,深圳读书月首个“书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