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日昆博上演《西厢记》《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苏报讯(记者方仁)本周日(6月2日)中国昆曲博物馆(简称“昆博”)14点的星期专场,将上演苏昆带来的三个《西厢记》、《牡丹亭》折子。
其中两折是《西厢记》里的《寄柬》和《跳墙着棋》。前者讲述的是崔夫人赖婚之后,张生相思成疾,请红娘带给莺莺情书的故事;后者讲述的是张生在红娘的帮助之下,跳墙来见莺莺,
-
《牡丹亭》有望唱响东瀛
-
作者:梅蕾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家 苏州 歌舞伎 昆曲艺术 日本观 徐国 杨贵妃 日资企业 总领事
-
描述:本报讯(记者 梅蕾)昨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会见了日本著名歌舞伎艺术家坂东玉三郎、日本驻沪总领事隈丸优次一行。 $$徐国强向客人简要介绍了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目前有1852家日资企业入驻苏州,2006年,苏州与日本的贸易总额达到231亿美元,31万日本人来到苏州旅游观光。苏州
-
两个《牡丹亭》“打相打”意味着什么?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有消息说,原定于10月8日至10月10日在国家大剧院展览三天的杜璞油画展只展览了一天就遭遇撤展,因画展中人体与鬼魂引起昆曲《牡丹亭》部分演员的不满,他们认为杜璞油画笔下杜丽娘的裸体形象与其在舞台上创造的青春版人物形象有出入。而一些戏迷也认为,油画表现太直观、太西方化,不够含蓄,感情上接受不了,有损于
-
青春版《牡丹亭》受关注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综合消息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前后,由白先勇策划改编、苏州昆剧院担纲排演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代表中国戏剧文化于奥运会期间在北京作展示演出,届时将于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两轮全本剧目,共18个小时。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昆曲拥有如此尊崇的地位? 今年从6月至11月是苏州昆剧院“传承季”
-
玉簪记会比《牡丹亭》更好看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杨 帆 计划11月8日在苏州科文中心首演的昆剧大戏《玉簪记》正在紧张排练中,6折、近3小时的演出昨天进行了第二次连排。这部作为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由两岸三地主创人员再次联手打造的重头戏看点十足—— 为啥选中《玉簪记》? 从艺术总监白先勇,到导演翁国生,从编剧张淑香、服装设计王童,到男
-
中日版《牡丹亭》6万张票卖光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 杨帆) “3月6日中日版《牡丹亭》将在日本正式公演,从日本传来的最新信息很鼓舞人心,6万张戏票已经全部卖出。” 昨天,正带着演员等紧张排练的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向记者透露,剧组将在29日赴日,为了达到最好的舞台呈现,排练将一直持续到出发。 日本著名的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600岁
-
王喆《牡丹亭》大热
-
作者:暂无 来源:宿迁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民歌中国风引共鸣
3月初,王喆推出了2012首支全新“民歌中国风”单曲《牡丹亭》,这首跨界新歌不仅试听点击率一路飙升,更登上多个榜单的前几名。不仅如此,《牡丹亭》所引领民歌创作演唱的中国风、跨界潮也在听众和业内当中获得极大共鸣。
2012年,王喆工作安排满满,当然所有歌迷最关心的
-
厅堂版《牡丹亭》最高票价1.2万元
-
作者:暂无 来源:台州商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厅堂版《牡丹亭》最高票价1.2万元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最低票价580元,最高票价12000元,近日,在北京皇家粮仓里驻演的厅堂版昆剧《牡丹亭》的超高票价引起各界一片哗然,很多人对该剧的这一高端路线持质疑态度。
首演时,记者特意感受了一次“天价昆曲”的魅力。进入皇家粮仓,首先看到的就是
-
《傅山进京》江西联袂《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太原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于9月22日至28日在江西抚州市举行,由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一团演出的新编晋剧《傅山进京》26日晚在汤显祖大剧院献演,倾倒听惯了《牡丹亭》的江南观众。
抚州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都”的美誉,涌现出了晏殊、曾巩、王安石、汤显祖等一大批名儒。在当地,汤显祖的《牡丹亭》百年传
-
青春版《牡丹亭》献艺奥运
-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 刘平)8月5日至10日,作为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中应邀进京展演的剧目之一,青春版《牡丹亭》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再次为首都观众讲述杜丽娘与柳梦梅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生死之恋”。
青春版《牡丹亭》改编自晚明剧作家汤显祖的经典爱情名作《牡丹亭》,在改编中,它着力寻找着传统写意与现代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