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架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轰
作者:管敏政  来源:戏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青年  牡丹亭  昆曲 
描述:架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轰
岂只言情 亦在述志——《牡丹亭》创作主旨新探
作者:赖晓东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言情  言情  述志  述志  创作主旨  创作主旨 
描述:本文主要从《牡丹亭》中杜宝形象的意义和戏剧文本结构分析入手 ,认为汤显祖在创作过程中创作理念发生渐变性的偏移 ,从而导致传奇结构上双线平行发展 ,思想及作品主旨出现双重性。同时指出明代中叶传奇创作中
《在梅边》遇到了《牡丹亭》——论流行音乐和昆曲的交集与补集
作者:李甜甜  来源:华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  昆曲  昆曲  交集  交集  补集  补集 
描述:发展,也不失为一种发展策略。本文将就二者的交集和补集做出考察,试图折射出昆曲传承方面的可行之策。
也谈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作者:孙书磊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族性  戏曲改编  青春  昆曲  现代化问题  中国气派  中国作风  民族戏剧  古典名剧  表现手段  新阶段  老百姓  毛泽东  强调  意味 
描述:也谈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怎一个“闹”字了得——谈《牡丹亭·闺塾》的喜剧氛围
作者:何铭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闺塾》  喜剧氛围  语文教学  中学  阅读指导 
描述:怎一个“闹”字了得——谈《牡丹亭·闺塾》的喜剧氛围
试谈戏曲《牡丹亭》与王学左派思想
作者:陈虹  来源: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学左派  王学左派  汤氏思想  汤氏思想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的这一特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和影响。
为让平民百姓共赏经典名剧——创演越剧《牡丹亭》感思
作者:励栋煌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越剧团  牡丹亭  百姓  平民  中国戏曲学院  古典名剧  遂昌县  研究生  演员  公演 
描述:为让平民百姓共赏经典名剧——创演越剧《牡丹亭》感思
丽娘何如朱丽叶 不让莎翁有故村——《牡丹亭》与《罗密欧与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东西方戏剧  东西方戏剧  比较  比较 
描述: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闻弦歌而知雅意——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开始的文艺复兴
作者:黎湘萍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描述:兴”, 不再可能是亦步亦趋地复兴西方的文艺和文化,而应是更新认识,反省、批判性地复兴内在于我们的血肉的文化和文艺传统。白先勇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是从戏剧着手进行文艺复兴的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论雕虫馆版臧懋循评改《牡丹亭
作者:朱恒夫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臧懋循  雕虫馆版  牡丹亭  改本  评论 
描述:词经删改后,失去了汤氏语言特有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