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74)
报纸(2507)
图书(419)
学位论文(126)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79)
历史名人 (2677)
红色文化 (28)
地方风物 (26)
宗教集要 (23)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15)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823)
2013(394)
2012(674)
2010(584)
2009(513)
2008(568)
2005(221)
2000(127)
1999(117)
1985(37)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57)
剧影月报(46)
文艺报(30)
舞蹈(19)
中国新闻周刊(12)
今晚报(11)
合肥晚报(9)
江海晚报(6)
山西日报(6)
金陵瞭望(1)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大团圆  情与理  情与理  荒诞  荒诞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 ,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 ,其独特结局的形成 ,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 ,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
托意梦幻,震聋发聩-谈《牡丹亭》《邯郸记》的梦幻艺术
作者:唐云坤  来源:影剧新作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托意梦幻,震聋发聩-谈《牡丹亭》《邯郸记》的梦幻艺术
牡丹亭》的主题是“情”战胜“理”-与陈庆惠同志商榷
作者:谢柏良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的主题是“情”战胜“理”-与陈庆惠同志商榷
古典名著能这样改编搬上舞台吗(全本《牡丹亭》舞台剧观感)
作者:贾方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古典名著能这样改编搬上舞台吗(全本《牡丹亭》舞台剧观感)
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比较
作者:耿光华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比较
梅花树下梦依稀-关于《牡丹亭·惊梦》的一个小问题
作者:曹诣珍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惊梦》  梦境  人物描写  思想感情  构思 
描述:牡丹亭》中,有这样一个小问题值得注意:杜丽娘是在哪儿做的梦?对此,《惊梦》一出中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杜丽娘和春香在花园闲行不多时:(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群莺唱出绕梁声——看上海昆剧团演出《牡丹亭
作者:廖奔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群莺唱出绕梁声——看上海昆剧团演出《牡丹亭
从“圆”看文化精神:《牡丹亭》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作者:杨晶 戈双剑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牡丹亭  文化精神  “圆”  解读  经典作品  中国文学史  《西厢》 
描述:汤显祖的《牡月亭》代表着明代传奇的高峰,一经问世,几令《西厢》减价。时至今日《牡月亭》仍以其丰厚奇特的文化意蕴及其虚幻复合的艺术情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之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情与理  荒诞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其独特结局的形成,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爱情之道止于至善--赏心乐事《牡丹亭》与悲情伤怀《罗密欧与
作者:张林 刘须明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爱情观的许多方面直至今天都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