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对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昆曲的生态性哺育:以《牡丹亭》为例
-
作者:冯智全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非物质遗产 昆曲 苏州 生态性 人类 《夷坚志》 音乐文化
-
描述:《牡丹亭》故事的源头,谢传梅先生认为:宋时洪迈《夷坚志》所记本仅仅是一个故事的雏形,明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把故事扩展了,而至汤显祖《牡丹亭》戏剧则得到进一步充实,臻于完善了。①发源于苏州昆山
-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的欠额翻译(英文)
-
作者:李学欣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翻译 典故翻译 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 互文性 互文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了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英译存在的欠额翻译问题,进而强调典故的翻译应在互文理论的指导下,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观照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力图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的欠额翻译
-
作者:李学欣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翻译 典故翻译 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 互文性 互文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了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英译存在的欠额翻译问题,进而强调典故的翻译应在互文理论的指导下,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观照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力图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以《牡丹亭》的两个
-
作者:何婷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翻译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语境重构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意象传递
-
描述: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
-
因情识性得金丹:浅论晚清蜀中红学家孙桐生的“真性情”
-
作者:程建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因情识性得金丹:浅论晚清蜀中红学家孙桐生的“真性情”
-
高马得笔下的《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贺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高马得所赠任嘉尧《牡丹亭》,落款“牡丹亭之惊梦一折写奉嘉尧兄指正癸亥岁暮马得时客沪上”。
当代戏曲人物画家,当数关良与高马得,他们用笔洗练,善于捕捉戏剧高潮的一刹那,脱颖而出,颇为神妙。关
-
高则诚——元人,明人?
-
作者:伊庆禄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元末明初 明清戏曲 《现代汉语词典》 点语句 圆规 中学语文教材 《牡丹亭》 中学语文教师 《桃花扇》
-
描述:高则诚——元人,明人?教材研究JIAOCAIYANJIU①②“提”是“轻捷”,“迈”是“豪迈”吗?初二册《挖荠菜》一课有这样一个句子:“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
-
白先勇:我要让昆曲“曲高和众”
-
作者:杨江波 来源:现代苏州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 《游园惊梦》 《牡丹亭》 戏曲形式 剧院 俞振飞 梅兰芳
-
描述:处宣讲昆曲,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做昆曲。
-
省昆推高铁昆曲专场 精华版《牡丹亭》门票24小时被抢光
-
作者:暂无 来源:南京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去年4月,江苏省昆剧院首吃螃蟹,将古老的昆曲搬上网络直播,这一创举引发业界一片叫好声。一年后的今天,省昆又有新动作,将极“快”的“高铁”和极“慢”的“昆曲”结合起来。作为“高铁昆曲”的首场演出
-
曲高未必和寡 兰韵依旧飘香:第五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
-
作者:郑锦燕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艺术节 国际学术研讨会 江苏省文化厅 市人民政府 苏州评弹 昆曲 《西厢记》 《牡丹亭》
-
描述:2009年6月18日至26日,由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在苏州举办。本届昆剧艺术节上,北方昆剧院的《西厢记》,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长生殿》《牡丹亭》,江苏省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