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细品的芭蕾舞剧——评中央芭蕾舞团舞剧《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值得细品的芭蕾舞剧
——评中央芭蕾舞团舞剧《牡丹亭》
欧建平
芭蕾舞剧《牡丹亭》剧照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芭蕾舞剧《牡丹亭》是一部因强强联手而创意多多的新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
-
作者:蒋骁华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 “三维”转换 “三维”转换 《牡丹亭》英译 《牡丹亭》英译
-
描述:C.Birch、汪榕培、张光前的三个英语《牡丹亭》全译本各有特色。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为理论工具评析此三译本。研究显示:Birch译文在文化维及交际维的第三层面较多适应原文;汪榕培译文在语言维及交际维的第二层面较多适应原文;张光前译文处于二者之间。
-
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浅评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李玢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 “青春” 昆曲 昆曲 经典 经典
-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新颖的姿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后所独具的一些特点,阐明昆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
-
至情至纯至美:评芭蕾舞剧《牡丹亭》的艺术世界
-
作者:张晓红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牡丹亭》 《牡丹亭》 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 情感意识流 情感意识流
-
描述:《牡丹亭》是中央芭蕾舞团根据同名昆曲改编的原创芭蕾舞剧。表演上,《牡丹亭》在尊重和继承西方古典芭蕾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舞蹈语言丰富多彩。发生在中国400年前关于突破禁区大胆恋爱的故事的新演绎,采用轻灵、风格化、易于理解的现代叙述方式,赢得了众多中西方观众的理解和喜爱。
-
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浅评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李玢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 "青春" 昆曲 昆曲 经典 经典
-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新颖的姿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后所独具的一些特点,阐明昆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
-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之文化考察
-
作者:张筱梅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合评 合评 《牡丹亭》 《牡丹亭》 唱和式评点 唱和式评点 理想婚姻 理想婚姻 传播意识 传播意识
-
描述: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吴吴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开始抛开礼法的约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夫妇之情,表现了对理想的伙伴式婚姻关系的追求。吴人将夫妻共同评阅《牡丹亭》的韵事公之于众,肯定了妻子们的才华,展现了夫妻间文艺与情感上的共鸣。其三是关于女性文学传播意识的变化。这个评点本的刊刻出版,在女性文学传播观念方面意义深远。之前的女性戏曲评点甚至诗文等文学创作,常常只在闺阁女性或亲族好友等小圈子中流传,明末清初的文学女性开始认识到文字印刷可以使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三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
-
论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及其批语
-
作者:王永健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论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及其批语
-
千古风流数临川:评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
-
作者:邹自振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人物 人物
-
描述:千古风流数临川:评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
-
真知灼见溢光彩:评《临川县志·商业篇》
-
作者:伍常安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商业 商业
-
描述:真知灼见溢光彩:评《临川县志·商业篇》
-
梦里的诗,诗中的梦-浅评《牡丹亭》从戏曲到舞剧的改编
-
作者:诸幼侠 来源:舞蹈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梦里的诗,诗中的梦-浅评《牡丹亭》从戏曲到舞剧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