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4)
报纸(86)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9)
地方文献 (28)
非遗保护 (6)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46)
2013(14)
2012(20)
2011(10)
2008(10)
2006(10)
2004(5)
1991(2)
1988(2)
1987(4)
按来源分组
今日中国(中文版)(1)
文汇报(1)
鄞州日报(1)
宁波晚报(1)
创作评谭(1)
北京晨报(1)
浙江月刊(1)
今日早报(1)
钱江晚报(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从山野之唱至胸怀天下——昆曲艺术的情感魅力
作者:韩大晗  来源:世界博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魅力  昆曲艺术  牡丹亭  剧本创作  故事  赵五娘  千字文  爱情  观众  遗产 
描述:起源于苏州的昆曲原本是民间的低俗娱乐,自文人士大夫加入创作后,昆曲变风变雅,一跃而上庙堂,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典雅的代表。然而无论是山野俚俗之音,或是对家国破碎、天下不幸的慷慨悲歌,都是“昆曲”这一艺术形式于汉民族性格、情感、精神的绝佳反映。
才子佳人戏曲中“”意象琐议——以《西厢记》、《牡丹亭》、
作者:庞婧文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  ”意象  意境  意境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意象的出现率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为例,探索""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意象在戏曲中的审美价值及文学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同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名门淑女。他们认为,杜丽娘平日里就应该“长向阴课女工”,“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为了使女儿“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知书知礼,父母光辉”,杜宝延请了“自幼习儒”,考白了头发
亭林园“景”上添园林版《牡丹亭》明晚上演
作者:李传玉  来源:昆山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设置在亭林园后山遂园景点的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演出地点。本报记者李传玉摄 图为朱家角古镇举办的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演出现场。 本报讯 古老的昆曲艺术,美丽的遂园佳境,两者结合会带来怎样的视听享受?10月10日晚,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将在亭林园后山遂园进行首场演出,
《牡丹亭》惊艳沪上老洋房 雅堂推出“商务昆曲”,票价高端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传唱百年的《牡丹亭》,近日以原生态表演模式亮相位于静安老洋房的“雅堂”。由现代戏剧谷出品、“昆曲王子”张军领衔主演的雅堂版《牡丹亭》,将于每周五
一“”看世界,一“梦”说古今:浅谈《牡丹亭》肯綮意象“牡
作者:冯春莉 陈洋  来源:才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牡丹  牡丹      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  传统写意法  传统写意法 
描述:《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名剧的代表,从古至今都不乏对它的评论。而笔者则选择从《牡丹亭》的意象出发,从中国传统戏剧写意法的角度,以牡丹和梦为例,试图探讨汤显祖创作的构思之巧,意蕴之深,这一虚一实的意象在推动戏剧情节发展上的独特作用,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经典。
新声共咏日精——记庄一拂与昆剧传字辈艺人
作者:徐宏图  来源:戏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字辈  新乐府  昆剧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传习所  嘉兴  新声  全福班  昆曲  《牡丹亭》 
描述:新声共咏日精——记庄一拂与昆剧传字辈艺人
绽放在理学藩篱外的一株纯净之——《牡丹亭》春香形象文化探析
作者:李彩霞  来源: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香  春香  人性“真”美  人性“真”美  启蒙理想  启蒙理想 
描述:春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剧中塑造的一个婢女形象,她与剧中人物丽娘相互呼应,成为作品中另一个理想角色。她身上负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剧中人性"真"美的直觉展现者,作家启蒙思想的另一个承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