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88)
报纸(438)
学位论文(15)
会议论文(11)
图书(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33)
红色文化 (377)
地方文献 (28)
地方风物 (20)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295)
2012(48)
2009(58)
2007(57)
2006(30)
2005(26)
2001(18)
1997(16)
1984(8)
1983(5)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23)
中国书法(9)
收藏(5)
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3)
福建艺术(1)
名人传记(上半月)(1)
上海商业(1)
社科信息(1)
中老年时报(1)
大江南北(1)
“闹”下的“温柔一刀”——也谈《闺塾》的思想性
作者:喻婷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思想性  女学生  封建礼教  诗经  牡丹亭  三个方面  曲解  批判  四书 
描述: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桂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
怎一个“情”了得——论《牡丹亭》主旨的多元性特征
作者:李振中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多元性  “情”  主旨  爱情故事  封建礼教  柳梦梅  杜丽娘 
描述:分为冲突的正反两方:"杜丽娘与小丫头春香、青年柳梦梅构成了全
怎一个“闹”了得——《闺塾》教学一得
作者:庞鹏峰 缪惠丽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学生  老师  封建礼教  主题  杜丽娘  喜剧效果  牡丹亭  课堂  礼教思想  教学思想 
描述:人教版高二第四册课本节选了《牡丹亭》中的《闺塾》一出戏,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笔者执教时,深钻文本,以为只要抓住一闹,把闹想清想透,教起来也就举重若轻,水到渠成,学生也学得扎实、轻松。下面,笔者
“闹”下的“温柔一刀”:——也谈《闺塾》的思想性
作者:喻婷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闺塾》  思想性  温柔  封建知识分子  《牡丹亭》  封建教育  戏剧家  杜丽娘 
描述:在批判封建知识分子及封建教育。笔者认为要深入分析“为什么闹”,才能准确把握《闺塾》的思想性。[第一段]
关于《太平寰记》莫愁湖条的几点辨正
作者:李金堂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太平寰宇记>  莫愁湖  伪作 
描述:通过对<太平寰宇记>莫愁湖条多方面的考证,个别版本中关于莫愁湖的记载,是后人窜入的作伪之词,应予删除.
从今解识春风面,肠断罗浮晓梦边——《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作者:郭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述评  述评 
描述:评述吴吴山三妇及其《牡丹亭》评本 ,充分肯定其理论价值。
怎一个“和”了得 “昆曲清唱剧”印象版《南柯记》观感
作者:武文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柯记》  清唱剧  昆曲  印象  多媒体画面  舞台灯光  观感  上海音乐学院 
描述:2008年12月23日晚,昆曲清唱剧印象版《南柯记》上演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两面垂落的纱幕将西洋乐队和昆剧乐队这两个伴奏意象,以及所有舞台的装置、背景上的多媒体屏幕等绰绰约约地展现出来,结合舞台两边各二的纱质山水画屏风,让人一下子就坠入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柔和、温润的情景预设之
新声共咏日精花——记庄一拂与昆剧传辈艺人
作者:徐宏图  来源:戏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  新乐府  昆剧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传习所  嘉兴  新声  全福班  昆曲  《牡丹亭》 
描述:新声共咏日精花——记庄一拂与昆剧传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