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吴山三妇论《牡丹亭》戏曲特色浅谈
-
作者:谢超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特色 戏曲特色
-
描述:吴吴山三妇在对《牡丹亭》的评点中,就《牡丹亭》中关目的设置、角色的演绎、舞台的安排、砌末的使用等戏曲特色的评价和讨论,反映出三妇评点《牡丹亭》的戏曲评论水平。
-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大团圆 情与理 情与理 荒诞 荒诞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 ,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 ,其独特结局的形成 ,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 ,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有一定的意义
-
谈浪漫手法的表现特色-舞剧《牡丹亭》观后
-
作者:何敏士 来源:舞蹈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谈浪漫手法的表现特色-舞剧《牡丹亭》观后
-
一部光照临川的佳作:略谈《临川县志》的编纂特色
-
作者:颜小忠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
描述:一部光照临川的佳作:略谈《临川县志》的编纂特色
-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情与理 荒诞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其独特结局的形成,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有一定的意义.
-
古韵今咏——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特色
-
作者:庞林春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音乐特色 古韵 观众欣赏 文化精英 两岸三地 白先勇 江苏省
-
描述:在著名旅美作家白先勇竭力推动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精心打造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这一经典名剧自搬上
-
美哉 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想:简评大型舞剧《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
作者:陶琳 来源:军营文化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看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感受了经典作品的永恒。舞剧《牡丹亭》在传承经典和追求创新上,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其表现出的大喜大悲、大雅大俗的艺术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
自我的回归:镜像理论视野下的杜丽娘
-
作者:谭凤姣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镜像理论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中塑造的具有叛逆精神的杜丽娘形象感动了众多读者,掀起了一股女性自我认识的潮流。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杜丽娘处于双重镜像关系当中:一重是现实与幻境的镜像关系,一重是对镜自描的过程中镜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翻译比较研究
-
作者:刘庚玉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略,对《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中文化意象进行研究,比较不同译者对的文本内容理解以及文本中文化意象的处理上所表现出的不同见解和视角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
浅析中西方美学理论差异:以《青春版牡丹亭》和《猫》为例
-
作者:强婧 来源:艺术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创作内容 角色塑造 舞台表现
-
描述:深刻地领会我国戏曲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