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明清时期女性对《牡丹亭》的解读
作者:沈毅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女性解读  女性解读 
描述:价值.
《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
作者:张嘉欐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描述: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
《西厢记》《牡丹亭》“女性意识”之解读
作者:王妍  来源: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崔莺莺  杜丽娘  杜丽娘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爱情婚姻  爱情婚姻 
描述:及其社会背景入手,对两者所表现出的相同内涵而又不同形态的女性意识进行了解读
《牡丹亭》的历史解读与舞台呈现
作者:江巨荣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呈现  历史解读  梅鼎祚  文学家  潘之恒  情节  剧作 
描述:多,读者从这个爱情的万花筒所看到的历史现象和本质要绚丽、深刻得多。
《闺塾》点评
作者:陈国安 卜延中 邵统亮 褚树荣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教学  牡丹亭  杜丽娘  执教者  解读  戏剧人物  还原  语言  教师  学生 
描述:《闺塾》点评
《牡丹亭》女性意识思考
作者:宁丽诗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意识  男权话语 
描述:之下。
《牡丹亭》主题意蕴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描述: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因此,对封建正统理学之士与正统理学之教的共同批判,方是《牡丹亭》主题意蕴的深刻性所在。
陈最良形象认识
作者:朱仰东 李建霞  来源: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陈最良  腐儒 
描述:陈最良是《牡丹亭》中一个次要人物,关于他的形象,学界多认为是个腐儒典型,其立论依据分别是剧中的第4出"腐叹"、第7出"闺塾"、第9出"肃苑"、第18出"诊崇"。将其看成腐儒典型有简单化的倾向,实际上,陈最良是一个丰富的个体,迂腐与世故、理与情在他身上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以诠释学视角解读《牡丹亭》不同英译本
作者:杜丽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诠释哲学  诠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视角  视域融合  牡丹亭  效果历史  翻译研究 
描述:,及其对翻译研究的不容忽视的启示和意义,同时结合《牡丹亭》三个英译本,对其文化词语和典故的翻译特色和翻译风格,以及诗歌部分的翻译风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目的在于利用诠释学视角研究说明由不同译者翻译会产生不同译本的原因。本文所用的《牡丹亭》三个英译本:由加利福尼亚大学西里尔伯奇的《牡丹亭》英译本;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汪榕培的英译本和中国科技大学张光前教授的英译本。这三个英译本都是参照由徐朔方和杨笑梅校注的《牡丹亭》中文版本.本文分析了三个译本在具体实例处理上的优缺点后,得出的结论仅供讨论:译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译者理解的历史性差异,不同译者的前见解差异等等导致了不同的英译。因此,不同的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结论中进而指出了伽达默尔诠释学对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它不仅强有力的说明产生不同...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之解读
作者:东旋  来源: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  柳梦梅  情感  情感 
描述:《牡丹亭》中柳梦梅的爱情理想受到了现实的拘束,却日益丰盈。柳梦梅对爱情忠贞至诚,他的勇于反抗最终赢得了爱情的圆满。从情感的角度剖析柳梦梅,需领会其特殊的可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