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图式与《牡丹亭》的文化翻译
-
作者:刘炳淑 仇全菊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 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
-
描述: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
-
《牡丹亭》翻译研究现状评述
-
作者:向鹏 陈凤 何树林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英译 《牡丹亭》英译 《牡丹亭》翻译研究 《牡丹亭》翻译研究
-
描述:文章通过追溯《牡丹亭》英译的历程,对《牡丹亭》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牡丹亭》译本众多、译者名家辈出而《牡丹亭》翻译研究却相对滞后的事实,希望翻译界有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牡丹亭》的翻译研究
-
《西楼错梦》欠分明:试从此剧看唐涤生的创作困境
-
作者:区文凤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困境 演出剧目 剧团 情节 曲词 反封建主题 爱情 主要矛盾 九天玄女 牡丹亭
-
描述:外,其后大概只再演出过两场:一场是1959年2月14日在长沙湾道球场演出,这是仙凤鸣剧团在那里演出棚戏中的一场;另一场是仙凤鸣剧团为星岛日报及成报主办的济贫运动的演出,具体演出日期却无法确定。
-
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牡丹亭》的翻译
-
作者:杨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牡丹亭》 期待视野 视阈融合 空白点 审美距离
-
描述:开始探讨接受美学理论与文学翻译结合起来的可行性。他们将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视阈融合,“空白点”等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来,强调了读者在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参与”和“创造”作用。作为中国古典戏剧中
-
《牡丹亭》英译本的比较评析:兼谈戏剧翻译
-
作者:李晓静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译文比较评析 译文比较评析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
描述:戏剧的特点决定了戏剧翻译不同与其他文学作品,译者除了忠实于原剧内容以外,还应特别注意戏剧翻译的特殊规律,即不仅供人阅读,更要为演出服务。古典戏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比较评析中外三位译者
-
翻译和中国文化:汪榕培教授访谈录
-
作者:黄新炎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家 中国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访谈录 汪榕培 典籍英译 《大中华文库》 《邯郸记》
-
描述:《评弹精华》、《昆曲精华》、《苏剧精华》等译著,其中8种已人选《大中华文库》,为当今典籍英译翻译家中被选最多者。汪老师毕其功于20年,翻译完成汤显祖“临川四梦”和《紫箫记》共5部戏剧,《英译汤显祖
-
《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后殖民翻译理论解读
-
作者:罗进民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后殖民翻译理论 牡丹亭 英译本 对比
-
描述:活动的影响。
-
来函照登
-
作者:暂无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比较研究 译文 翻译 牡丹亭 创刊号 编辑部 打字员 阅读 稿酬
-
描述: glares the flowery maiden’s eye;本是"汪译",而Her a bursting bud,a quivering
-
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
-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互文性 互文能力 《牡丹亭》
-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互文性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中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
-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白之《牡丹亭》唱词英译美的再现
-
作者:吴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唱词 《牡丹亭》唱词 英译 英译 美的再现 美的再现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
描述:亦可称为曲文),属于诗歌的范畴,极富情趣,是极美的文学语言。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白之教授的《牡丹亭》唱词英译中美的再现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翻译美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