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论《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
-
作者:张琛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 柳梦梅 情痴 情痴 反“理”代表 反“理”代表
-
描述:的。
-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
-
作者:朱明明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梅柳 梅柳 意象 意象 象征 象征
-
描述: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设定的重要意象。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
-
柳梦梅形象与《牡丹亭》时代命题的完成
-
作者:孙秋克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形象 柳梦梅形象 牡丹亭 牡丹亭 时代命题 时代命题
-
描述:《牡丹亭》以“情”抗“理”这一时代命题 ,是由杜丽娘在剧作的前半部 ,柳梦梅在剧作的后半部前后相续 ,共同承担 ,才贯穿始终 ,最终完成的。对柳梦梅形象这个意义的忽视 ,会使我们失落半部《牡丹亭》。
-
试论柳梦梅形象之亮点
-
作者:应晓琴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柳梦梅 人文气息
-
描述:名著《牡丹亭》是一部有着女性主义倾向的传奇作品。对男主角柳梦梅历来较多否定性评价。本文就此提出商榷意见,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阐明该人物形象具有进步的人文色彩。他既有着对“情”的痴迷
-
牡丹亭上三生路,调情圣手柳梦梅
-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湘南
上个月,青春版《牡丹亭》再次来深圳演出,去看了。上中下三篇,只落下中篇未看。不过感觉最好看的还是上篇中的第三场“惊梦”。这一场真是有惊艳之美,大胆,直接,充满着想象力。春,梦,花神,一青年男与一妙龄女在梦中初遇偷欢,彼此一见倾心。这种浪漫的构想真是具有天然的戏剧性。男女间那点事,
-
越剧版《牡丹亭》王君安演绎痴情柳梦梅
-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越剧版《牡丹亭》王君安演绎痴情柳梦梅
-
考《临川先生文集·补遗》误收梅尧臣诗二首
-
作者:寿涌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集 先生 临川 补遗 诗歌 梅尧臣 误收 研究成果
-
描述:明刊本<临川先生文集>是根据南宋绍兴十年(1140)詹大和刻本覆刻的,它保存了宋刻本的原貌,诞生年代较早,搜集又相对齐全,所以是学界公认的善本.
-
冷遇的宿命:论《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
-
作者:田雯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 柳梦梅 创作思想 创作思想 接受与传播 接受与传播
-
描述:《牡丹亭》里柳梦梅这一形象虽然承担着爱情男主人公的角色,但是对他的研究却甚少,并且存在诸多非议,较之于杜丽娘在戏曲史和文学史的地位相差甚远。本文试图从汤显祖的创作思想与《牡丹亭》的接受和传播这两方面
-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
作者:吴天宁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形象 柳梦梅形象 特点 特点 结构作用 结构作用
-
描述: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
-
柳梦梅形象的一个非典型侧面解读
-
作者:王赟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柳梦梅 另类解读 人生感悟
-
描述:《牡丹亭》是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怀春的少女,由梦而死,因情复生的故事。一直以来,学术界都把柳梦梅解读成为一位痴情才子、血性男人,他敢爱敢恨,外形惊艳,他蔑视礼法,不畏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