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明清传奇中画中人意象
-
作者:张楠 张瑞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记》 《梦花酣》 《画中人》 《桃花影》
-
描述:画中人是一种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尤以明清传奇《牡丹亭记》、《梦花酣》、《画中人》和《桃花影》中画中人意象刻画最为成功。作家借助画像这个特殊载体,或附身画中,或化为人形,在现实
-
《珠玉词》“酒”意象初探
-
作者:林良娥 来源:南方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珠玉词》“酒”意象初探
-
论《珠玉词》中的“香”意象
-
作者:张秀珍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珠玉词》 香 香 闲适 闲适 尚雅 尚雅 诗意 诗意
-
描述:审美追求。
-
戏曲舞美设计的联想——意象与意境
-
作者:周俊山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与意境 舞美设计 “意象” 戏曲演出 渗透反应 客观事物 典型形象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艺术家 《牡丹亭》
-
描述:等
-
柳梦梅:一贫无赖
-
作者:许冬林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无赖 《牡丹亭》 儒雅
-
描述:昆曲舞台上,柳梦梅的扮相实在是俊逸儒雅,女人爱,男人也爱。但是,翻开一本薄薄泛着稻草黄的《牡丹亭》,总要惊讶,其实人家,不过就是一果农,兼以读书,常耍无赖。
-
石小梅的探索与追求
-
作者:郭汉城 谭志湘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昆曲 少年 江苏省 牡丹亭 表演 探索 生活化 母亲 演员
-
描述:谏君,将儿子送到好友齐大夫鲍牧家寄养,以保伍氏一脉宗(?)。石小梅在此折戏中饰演伍子。她扮演的伍子稚气可鞠,而又蕴含着一股
-
王奉梅在台化险为夷
-
作者:一丁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观众 台湾 未臻完美 学生示范 大家风范 著名人士 水土不服 新闻媒体 庆功会
-
描述:王奉梅在台化险为夷一丁1993年12月下旬,应台湾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之邀,浙江昆剧团王奉梅和著名巾生汪世瑜、武生林为林等一行55人赴台北演出。六天中演出近30出折子戏和一出大戏《牡丹亭》。作为浙江
-
明代爱情剧研究:以“花园意象”为视角
-
作者:赵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剧 花园意象 《玉簪记》 《牡丹亭》 《西园记》
-
描述:四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个章节。绪论,简要概述爱情剧中花园意象的研究情况,明确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一章,花园意象与爱情剧之关系。对花园、花园意象以及爱情剧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分析花园意象
-
《牡丹亭》中梦意象的美学分析
-
作者:姚华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事》 《牡丹事》 梦意象 梦意象 象征意蕴 象征意蕴 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 结构功能 结构功能
-
描述:"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是汤显祖"因梦成戏"的典范之作,其中的梦意象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梦意象发展史上的巅峰.本文试图运用美学的方法与视角,对<牡丹亭>中的梦意象在文本的主题、艺术
-
浅析《牡丹亭》死亡复活意象的重复运用与悖论
-
作者:朱艳芸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死亡 死亡 复活 复活
-
描述:一曲浓丽华艳的牡丹亭,经过四百多年的流传,在舞台上愈演愈烈,艳采精光。梦生梦死,人生人死,情生情死,死亡复活意象被重复运用。杜丽娘渴求自由,明代没有这种自由,如今有了。然而《牡丹亭》却绽放在最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