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游园”片断分析
作者:李震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生活在明代政治上极为腐朽的时代,少有文名,中年中进士,因讥评朝政,多次遭贬。他政治上开明,思想上进步,反对程朱理学,要求个性解放,戏曲创作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他
《牡丹亭》的情节设置分析
作者:周鑫玉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节设置  “情”与“理” 
描述:充分体现了作为“至情”化身的杜丽娘对于“理”的反抗,突出了作品主题。
《牡丹亭·惊梦》分析
作者:余曾穗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惊梦》分析
请勿折断我们的翅膀
作者:陈凯歌  来源:可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城市  人与人  三十年  上海人  文化  北京人  电影  历史  性格  牡丹亭 
描述:上海无疑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地方。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无数的人群涌入城市,无数的灯光照亮夜空,无数的梦想在这里受到时代的检阅。无论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城市的历史多么久远,今天,它才真正实现了光荣的绽放。不仅在上海,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城市中,人们
《牡丹亭》的文化冲击及文化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戏剧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娱乐,而好的戏剧更甚――《牡丹亭》就是这样一出融思想性、艺术性和高尚娱乐性为一炉的好戏。 在《牡丹亭》里,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一见钟情,萌发青春之爱,并产生了性的结合。然这一结合既不俗也不是西方式的“放”,汤显祖用了一种特有的比较精神的表现手法:让男女主人公相约在梦里,用“花神舞
文化图式与《牡丹亭》的文化翻译
作者:刘炳淑 仇全菊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  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 
描述: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
《牡丹亭》复音形容词结构分析
作者:程建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复音形容词  复音形容词  结构  结构 
描述:,这应该同戏曲适用于咏唱的性质是分不开的。
从传统到“青春”:昆曲《牡丹亭》传播现象分析
作者:梅不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  牡丹亭  传播 
描述:。 继而,从传播学角度重点剖析了“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尝试从传播学理论及分析范式出发、着眼于研究对象的传播现象特征,阐发其内在逻辑及跨文化传播意义。 最后一部分,承接前文关于《牡丹亭》传承传播
《牡丹亭》中梦意象的美学分析
作者:姚华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事》  《牡丹事》  梦意象  梦意象  象征意蕴  象征意蕴  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  结构功能  结构功能 
描述:表现和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探寻<牡丹亭>中的梦意象的象征意蕴、艺术表现手段和结构功能.
少数派报告:2008年中国舞蹈现象分析
作者:梁戈逻  来源:舞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舞蹈  牡丹亭  中国现代舞  演出  自信心  少数  舞台  分析报告  行业  危险 
描述:且听少数派关于中国舞蹈界2008年之现象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