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名观众一场戏
-
作者:偶文 来源:戏文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 《三国演义》 《牡丹亭》 50年代初 小剧场 昆曲 剧团 知名前辈 苏昆 初中生
-
描述:七名观众一场戏
-
谈“悟戏”
-
作者:王林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形象 《牡丹亭》 戏曲演员 “悟” 性格特征 第一自我 内心视象 双重人格 明代戏剧 四功五法
-
描述:,这是演员创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众所周知,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形象之前,往往先“看”到了他,很具体地看到他在虚构的艺术世界里一点一点动了起来,然后才能创造成直观的、能为人们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
论元明八仙戏
-
作者:涂秀虹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仙戏 枕中记 黄粱梦 邯郸记
-
描述:八仙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
白先勇的戏梦人生
-
作者:林可 来源:人民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昆曲 人生 母亲 神秘色彩 台北 父亲 海内外 记忆
-
描述:在青春版《牡丹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时候,白先勇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这位闻名海内外的华语作家对于外界来说颇具有神秘色彩。
-
艺术:来来往往
-
作者:熊怡 刘汪洋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庆市 戏剧梅花奖 获得者 艺术家 艺术氛围 牡丹亭 三十年 高雅艺术 艺术中心 文化艺术
-
描述:,重庆市民迎来了"梵高"、"塞尚","女驸马"、"牡丹亭",以及全国的杂技、魔术高手。也感受了世界知名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中国戏剧界"大导"林兆华等名家解读"高雅艺术"。
-
宜黄戏《牡丹亭》贺新春
-
作者:程孝平 刘晓刚 摄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春节将至,为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宜黄县充分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戏”的优势,在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版本上,组织文艺专家精心创作排演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宜黄戏剧目《牡丹亭
-
木蜡庄傩戏
-
作者:韩西芹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傩戏 春秋战国时期 祭祀活动 新中国成立 民国时期 边远地区 蜡
-
描述:彭水巫医活动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期已具规模.据<太平寰宇记>中描述,彭水地区其风淫祀,居住在这里的廪君部落俗尚巫鬼,僚人性尤畏鬼.
-
《牡丹亭·冥判》和判官戏
-
作者:徐燕琳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判官 判官 钟馗 钟馗 跳 跳 还愿 还愿
-
描述:通过考察了判官的来历,判官与钟馗的关系以及戏曲中跳(舞)判官(钟馗)的情况,认为判官在戏曲(包括傩戏)中出现,具有镇台驱邪、还愿、送福呈祥等作用。《牡丹亭·冥判》中的胡判官,兼具这些职能。尤其是
-
说说古代戏剧中的“药方”儿
-
作者:史小军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剧 《西厢记》 《赵氏孤儿》 《牡丹亭》 《毛诗》 《窦娥冤》 药方 赛卢医 修辞学 修辞特征
-
描述:说说古代戏剧中的“药方”儿
-
独特传神的马得戏画
-
作者:阿潘 David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戏曲人物画 牡丹亭 博物馆 伍子胥 内心世界 苏州 江苏省 竹子 漫画
-
描述:独特传神的马得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