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中梦意象的美学分析
-
作者:姚华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事》 《牡丹事》 梦意象 梦意象 象征意蕴 象征意蕴 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 结构功能 结构功能
-
描述:"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是汤显祖"因梦成戏"的典范之作,其中的梦意象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梦意象发展史上的巅峰.本文试图运用美学的方法与视角,对<牡丹亭>中的梦意象在文本的主题、艺术
-
浅析《牡丹亭》死亡复活意象的重复运用与悖论
-
作者:朱艳芸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死亡 死亡 复活 复活
-
描述:一曲浓丽华艳的牡丹亭,经过四百多年的流传,在舞台上愈演愈烈,艳采精光。梦生梦死,人生人死,情生情死,死亡复活意象被重复运用。杜丽娘渴求自由,明代没有这种自由,如今有了。然而《牡丹亭》却绽放在最不适合
-
马路带你看国戏 舞台秘密
-
作者:马路 来源:大学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形式 梁架结构 舞台设计 作品 亮点 意象 场景 风格 场次
-
描述:在一场剧目中呈现不同时空,不同风格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园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
-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园 花园 现实空间 现实空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艺术功能 艺术功能
-
描述:花园意象是中国古典戏爱情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而在《牡丹亭》戏曲中意义尤为丰富。它既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借表演虚拟而存在的现实空间,又具有特定的人文色彩,作者赋予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味;同时,它在戏曲的叙事结构上还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功能。
-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园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园 花园 现实空间 现实空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艺术功能 艺术功能
-
描述:花园意象是中国古典戏爱情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而在《牡丹亭》戏曲中意义尤为丰富。它既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借表演虚拟而存在的现实空间,又具有特定的人文色彩,作者赋予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味;同时,它在戏曲的叙事结构上还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功能。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翻译比较研究
-
作者:刘庚玉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略,对《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中文化意象进行研究,比较不同译者对的文本内容理解以及文本中文化意象的处理上所表现出的不同见解和视角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
不在梅边在柳边:浅析《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
-
作者:雷灵丹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梅意象 梅意象 柳意象 柳意象
-
描述:意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艺术范畴,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大量的意象,其中以梅、柳意象较为突出.本文在对文本中梅、柳意象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论述这两者与剧中人物塑造的关系
-
中国古典戏曲中“后花园”意象探微:以《牡丹亭》、《西厢记》
-
作者:安家琪 刘顺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后花园 后花园 临界性 临界性 猎奇 猎奇 规驯 规驯
-
描述:理的满足、"常态"生活的补偿与对作为潜在威胁的女性力量的规驯。
-
《牡丹亭》英译本中的文化意象研究现状分析
-
作者:王子慕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意象 翻译策略
-
描述:戏剧作为一种包揽中国古代各种韵文形式的文体,其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意象。在《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的运用更是比比皆是。本文主要对《牡丹亭》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进行概括性综述。
-
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
-
作者:张晓玲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意象分析 波希米亚 西西里 国王 王后 传奇剧 里昂
-
描述: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