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的主题是“情”战胜“”-与陈庆惠同志商榷
作者:谢柏良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的主题是“情”战胜“”-与陈庆惠同志商榷
解析梦幻爱情世界中的情与矛盾——《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
作者:张磊 杨亚东  来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  情与  情与  矛盾  矛盾 
描述:本文对比了《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的异同和特点,论述了两个梦幻爱情世界中的情与的矛盾。汤显祖通过《牡》剧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情与礼法的矛盾,莎翁的《仲》剧则侧重的是情与认知的理性的矛盾,两剧都
中西浪漫主义戏剧中的情与(《牡丹亭》与《欧拿尼》比较)
作者:徐顺生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西浪漫主义戏剧中的情与(《牡丹亭》与《欧拿尼》比较)
世上人梦回时自忖:――《邯郸记》评介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邹自振   汤显祖《邯郸梦记题词》自称本剧“大率推广焦湖祝枕事为之”。“焦湖祝枕事”原出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题为《杨林》,写单父县一商贾杨林,到焦湖庙祈福,庙祝授以柏枕,他在枕中梦见被当朝太尉招为贵婿,生六子,享受荣华数十年,梦醒悒然。类似故事还有唐人《樱桃青衣》。然而后代学者大多认为《
“新”课与“”课:从《闺塾》反思现代中学爱情教育
作者:张曲  来源: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教育  《闺塾》    “新”  中学  《关雎》  陈最良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闺塾》中陈最良先生讲解《关雎》,逐字注解之外,只拿圣人之“无邪”来训诫。面对春香质疑,又拿“多嘴”来斥责。对于爱情,老先生谈虎色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痛苦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幸福,惟恐避之而不及。《关雎》给了杜丽娘爱的精神觉醒,
惊破红楼梦里:红学小札七记
作者:吴新雷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楝亭书目》  红学  大观园  大学图书馆  四大家族  曹寅  《尔雅》  《牡丹亭》 
描述:惊破红楼梦里——红学小札七记吴新雷1993年应台湾中央大学之邀,我曾参加“癸酉金秋两岸红学交流会”。今值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乙亥年海峡两岸红学研讨会”,我有幸又得躬逢其盛。为了以文会友,现将平时
梦若情为越魂——廖琪瑛的越剧情怀
作者:车禾子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越剧团  情怀  《孔雀东南飞》  《牡丹亭》  文化厅  艺术水平 
描述:梦若情为越魂——廖琪瑛的越剧情怀
抗夫,抗,抗己:从《秋胡戏妻》、《牡丹亭》、《绿牡丹》看
作者:严姝璐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秋胡戏妻  罗梅英  杜丽娘  车静芳  女性意识  觉醒 
描述: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窥见一斑。
以情格 生死以之——从杜丽娘看《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
作者:刘瑞昌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描述:对杜丽娘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云心水玉簪记:琴曲书画昆曲新美学
作者:白先勇  来源:书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新美学  玉簪  昆曲  心水  制作  新观点  中国传统  牡丹亭  大师 
描述:继二○○四年青春版《牡丹亭》之后,作家白先勇带领原班人马制作新版《玉簪记》,将中国传统最雅致的琴曲书画,在舞台上赋予新意。本书由白先勇总策划,制作团队共同书写:包括张淑香的新剧本、新观点,传承大师华文漪与岳美缇的现身说戏,书法家董阳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