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深圳热捧古老《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年轻深圳热捧古老《牡丹亭》
-
昆曲《牡丹亭》热演引发爱情观之争
-
作者:暂无 来源:南京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昆曲《牡丹亭》热演引发爱情观之争
-
青春版《牡丹亭》热演探析
-
作者:李锦航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 观众 观众 白先勇 白先勇 探析 探析 中国大学生 中国大学生 昆剧 昆剧 文化范式 文化范式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以来,所到之处好评如潮,被观众赞誉为昆剧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范式。尤其是它走进高校,在中国大学生中产
-
唐代米国、何国疏证
-
作者:许序雅 来源: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唐书·西域传 《唐会要》 《册府元龟》 《资治通鉴》 《太平寰宇记》 中华书局 布哈拉 阿拉伯 疏证 大食
-
描述:了唐朝与米国、何国的关系。本文还疏证了唐代文献有关中亚米国、何国史地的记述讹误。
-
全本戏与折子戏:青春版《牡丹亭》热议带来的启示
-
作者:王玉坤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全本戏 折子戏
-
描述:求,探讨现代传播媒介下如何利用全本戏的形式以故事消除观众的接受障碍,引导并培养观众的欣赏习惯,为传统的戏曲艺术的传承开拓新的局面。
-
“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下看出版的社会功能
-
作者:李芹燕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功能 青春版《牡丹亭》 出版 电视媒体 国家剧院 传播符号 泸州老窖
-
描述:2004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国家剧院首演,俞玖林和沈丰英以千娇百媚、玉树临风的扮相,成为这一轰动的文化事件最美的传播符号。2006年,李怀秀、李怀福姐
-
王士祯评点《聊斋志异》条目补证
-
作者:王清平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士祯 蒲松龄 袁世硕 抄本 批语 王渔洋 小猎犬 《牡丹亭》 手稿
-
描述:上分条写下”,蒲松龄为了尊重王氏,“再亲笔把它分别抄录在原稿上面,每则都冠以‘阮亭曰’一语,成为原稿的组成部分之一”(《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1998年《蒲松龄研究》第一期发表了署名万隆的文章《〈聊斋志异〉中王士祯评语条辨》,认为王士祯评点分布在30篇中,有32条批语。袁世硕先生在其所著《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一书中,对蒲松龄与王士祯的交往做了考证,并考证出王士祯评点《聊斋志异》共31篇,批语36条,但未能逐条列出。笔者根据袁世硕先生《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一书中所提供线索,参照《聊斋志异》的《异史》本、三会本、二十四卷本、铸雪斋本、青柯亭本、康熙间抄本逐一对照,所得王士祯评点批语实为33篇,共36条。下面以《异史》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将王评缕述如下: 《喷水》篇王评:“玉叔襁褓失恃,此事恐属传闻之误。”该文后...
-
以虚为实与以实为虚——看张继青“三梦”演出有感
-
作者:王朝闻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艺术形象 朱买臣 心理特征 张继 演员 观众 《惊梦》 《牡丹亭》 心理内容
-
描述: 一 “成式表兄卢有则,梦看击鼓。及觉,小弟戏叩门为街鼓也。”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梦》里的这一条记述,表现了入梦者的听觉感受,可能通过想象而转化为视觉形象。或者说,梦境的形成往往有貌似偶然其实必然
-
通揽深论 以实求新之作─—读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
-
作者:乔力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文学史 戏曲文学 古代戏曲 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笠翁十种曲》 中国传统文化 《牡丹亭》 社会科
-
描述:通揽深论以实求新之作─—读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乔力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纵览时下已出的多种文学史的戏曲部分,却是按体裁分代论述,难以构成自足的系统
-
王喆首创民歌中国风
新作《牡丹亭》引热捧
-
作者:暂无 来源:北大荒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喆首创民歌中国风 新作《牡丹亭》引热捧
日前,80后青年歌唱家王喆继推出《把爱带回家》、《我深深地爱你,我的祖国》、《一生守望》、《给家捎个话》等优秀民歌作品后,2012年全新单曲《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