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所涵盖的哲学意蕴
-
作者:赖丽青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情 理 理 抗争 抗争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位列“中国古典名剧”之尊,不仅在于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而更重要的是剧作诠释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生而有之”的“情”与明代社会所奉行的“理”之间
-
只今惟向梦中寻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理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畸恋
-
描述:强烈的共鸣?而这古老的作品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
如何得此“情”?:论《牡丹亭》“情”的表现手法
-
作者:金晨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 “情”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爱情绝唱 爱情绝唱 伤心 伤心
-
描述:小青‘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
作者:张瀚池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自我意识 情 理 社会性
-
描述:冲突,直指封建社会下程朱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从其人物形象中透露出的对人性和生命的独立的思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立足于当下也有颇多借鉴之处。
-
论《牡丹亭》中情、理、势“并露而周施”
-
作者:徐振贵 焦福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牡丹亭》 《牡丹亭》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情 情 理 理 势 势 并露周施 并露周施
-
描述: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其创作主旨乃是歌颂至情战胜天理,这似乎已成为当前学界主流评论的共识。但本文认为,《牡丹亭》其实乃是情、理、势并露而周施,是儒释道三教既对立又日渐融合的大势所趋背景下的产物。
-
明代昆腔的雅化和官语化
-
作者:戴和冰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雅化 昆腔 明代 《十五贯》 推陈出新 戏曲 不景气
-
描述:对于昆腔来说,雅化绝不是官语化,这一点是必须给予特别强调的。昆腔的雅化,在内容上,是人文精神的注入、是文化品格的提升,而官语化则是标准语的推广;在时间上,雅化与官语化是昆山腔的不同发展阶段,雅化是官
-
论《牡丹亭》故事情节的狂欢化
-
作者:张倩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故事情节 狂欢化
-
描述: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对《牡丹亭》的喜剧性内容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认为其中洋溢着伟大的狂欢精神,既有对生命激情的歌吟、对自然性爱的张扬,又有对封建礼教和专制势力的辛辣嘲讽和消解.
-
《牡丹亭》惊情四百年
-
作者:暂无 来源:合肥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一枝牡丹香魂牵,一曲奇梦四百年。”
7月2日、3日晚7点50分,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创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将在合肥大剧院华丽上演。杜丽娘、柳梦梅那穿越时空、生死的动人爱情,在一群俊男靓女的足尖下重新演绎……
看,荷叶上的“性爱之舞”
昨晚,舞剧《牡丹亭》的演员
-
《牡丹亭》“情”之解说
-
作者:闫玮 来源:河北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情”之解说
-
因情而生的昆曲:《牡丹亭》
-
作者:于岩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中,昆曲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自从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昆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也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