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鉴赏的主体性与阅读期待
作者:张杰  来源:探索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期待  作品  西厢记  红楼梦  林黛玉  审美意识  牡丹亭  重新建构  艺术修养  宝玉 
描述:走,黛玉“闷闷的,正欲回房”,却听到梨香院内
简论晏殊词的积极因素
作者:李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积极因素  江西词派  欧阳修  北宋词  《珠玉词》  艺术手法  作品  艺术价值  审美情趣 
描述: 晏殊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影响较大的“宰相词人”,他与欧阳修齐名,曾有“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的美称。以他们为代表的“江西词派”的创作,遂开北宋之“正宗词风”。正如冯煦所说:“晏同叔去五代未远
漫议神秘主义描绘在文学中的意义──兼论贾平凹的《太白山记》
作者:周兴华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贾平凹  《太白山记》  当代文学  《聊斋志异》  作品  《牡丹亭》  《霍小玉传》  《红楼梦》  现实人生  四大名著 
描述:漫议神秘主义描绘在文学中的意义──兼论贾平凹的《太白山记》周兴华中国人信神秘,古今皆然。翻开文学史,充满神秘色彩的描述几乎贯穿了文学史的长廊:星化人形,梦兆人事,人鬼相通,蛇狐为仙。从六朝志怪到今日小说,我们总能发现一些难以捉摸的神秘力量与人相伴。赤...
消息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剧  研讨会  昆曲  老北京  现在时  牡丹亭  红玫瑰  作品  导演  中国艺术 
描述:戏剧专家研讨青春版《牡丹亭》作为北京艺术学院成立的祝贺演出,连日来,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北大校园掀起了昆曲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专家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戏剧界的20多名专家对其未尽完美之处提出中肯的意见。
闫平个展,冯导助阵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作品  美术馆  观众  色彩  画展  文化传播  开幕式  上海  生活中 
描述:艳丽的大片花朵。对此,闫平
刊落一切表皮,呈显物的晶莹真境——戏剧内蕴分析
作者:段昆仑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作  剧作家  艺术创作  观众  《牡丹亭》  作品  传统剧目  创作实践  学习  青年作者 
描述:于老凤声”,希望你们既要善于向前人学习,又要勇于创新,超过前人,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摘自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董伟在青年作者戏剧创作讲习班上的讲话
关于《牡丹亭》的几点疑问
作者:王强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戏曲  评论家  艺术家  昆曲  作品 
描述:性能够远远高于"四大名剧"或"十大悲剧、喜剧"中的其
大观园图记
作者:立信  来源:文物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观园  曹雪芹  现实主义  必然走向  古典文学  封建社会  宝玉  牡丹亭  作品  人物故事画 
描述:十八世经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是古典文学中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书中通过对贵族官僚大地主贾家故事的动人描写,充分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朽及共必然走向没落与死亡的道
STEPHANE CHEUNG:小荷初露犹“惊梦”
作者:覃卫萍 Never TheLess  来源:中国服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设计师  张浩  设计理念  女装  牡丹亭  中国设计  个人风格  作品  发布会  品牌定位 
描述:7月12日张浩(STEPHANE CHEUNG)牡丹亭·惊梦主题女装08-09秋冬发布会,那天上海下起大雨,五角场800号来的人并不多,但40套作品全部秀完,我看到的是勇敢、执着、内心坚定的优雅淑女
荡漾在汤翁作品的意趣神色之中:――访《邯郸记》评注者、福建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2月7日,福建闽江学院教授邹自振在家中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对夫人况梅英一本正经地调侃:“今晚我就坐火车到抚州见我的‘情人’去了呀。”“去吧去吧。谁不知道你的‘情人’是杜丽娘啊!”   12月8日,记者在首发仪式上采访邹教授时,他将与夫人之间的那段玩笑话告诉了记者。他说,他的夫人知道,他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