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主题的分裂与时代感的统一——《长生殿》臆说
作者:朱万曙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杨玉环  李隆基  洪升  《牡丹亭》  爱情  李杨故事  《梧桐雨》  主题矛盾  “情” 
描述: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对《长生殿》主题的讨论已经旷日持久,自1954年纪念洪升逝世二百五十周年揭开惟幕,直到最近数年,讨论仍在时断时续地进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讨论的范围和基本思路
《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西游记》主题新论
作者:田同旭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游记》主题  程朱理学  吴承恩  明中叶以后  悟空  猪八戒  新思潮  反理学思潮  《牡丹亭》  明代社会 
描述:空的形象也是统一的。《西游记》是明中叶以后反理学思潮中的先驱之作。
《长生殿》主题的深层意蕴和现实意义
作者:王季思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深层意蕴  现实意义  兴亡之感  杨玉环  洪升  双重主题  《牡丹亭》  《桃花扇》  主题思想 
描述: 从《长生殿》的主题思想看,我同意双重主题说,不同意主题分裂论。 这双重主题一是家国兴亡之感,一是儿女离合之情。至于谁是主,谁是次?谁是借,谁是寓?见仁见智,可以争论。比之《桃花扇
孟称舜《娇红记》真情的内涵:与《牡丹亭》之比较
作者:李春艳  来源: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红记  娇红记  晚明  晚明  主情  主情  现实  现实 
描述:孟称舜是明代剧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剧作《娇红记》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真情思想,这一真情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晚明主情的文学浪潮。与《牡丹亭》相比较,《娇红记》的真情思想既与作家的思想认识有关,又受明末特定的时代环境影响。因此,它是晚明文学中主情思潮河流中激起的一朵关注现实的美丽浪花。
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太行山区  《太平寰宇记》  教化功能  戏曲艺术  先王作乐  戏台  竹林七贤  士大夫  民间戏曲 
描述: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冯俊杰一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乡下交村成汤庙内,有一通明代王的碑刻。碑高248公分,宽94公分,笏头,正书,碑文完整清晰。碑中考述前人创建乐楼的原因,颇带一点理论色彩
同是“情”字,内涵有别——论《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作者:叶树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长生殿》  《长生殿》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描绘了“情”,但“情”的意蕴有别。然而,不难发现这些“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提高、创新和发展,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它们相互依靠,环环相扣,形成了中国戏曲链条式发展的格局。
《牡丹亭》续写征文今揭晓 “书立方”主题活动第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尹春芳)由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晶报社联合主办的《牡丹亭》续写征文于今日揭晓,经评评选,评出优胜奖13名、鼓励奖7名。 作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季”项目之一,该征文活动自10月22日启动以来,广大读者踊跃投稿。至11月10日截止,主办方共收到征文128篇。 据介绍,该征文是“书
昆山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颁奖 《牡丹亭》主题木梳夺魁
作者:姚喜新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姚喜新)《情缘》木梳挂件采用《牡丹亭》里的人物,点明了“情缘”的主题;《相濡以沫》琉璃茶具巧妙地融合了荷叶、莲蓬、大闸蟹,以荷叶为底的绿色调,借助琉璃的特殊魅力,表现了符合昆山的江南
我的“牡丹亭”我描绘 响应读书月主题活动“书立方”,读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晶报讯(记者 彭子媚)《牡丹亭》续写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截至昨日晶报已收到征文百余篇。征文作者中既有大学生,也有退休国企职工,不同年龄段和职业岗位的他们,在征文里描绘了各自心中意犹未尽的那座“牡丹亭”。 续写经典祖孙齐上阵 “虽然古典文学著作很多,但我独爱《牡丹亭》。”征文作者毕
浅析昆剧《1699·桃花扇》八艳主题音乐
作者:张艳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题音乐  桃花扇  昆剧  《牡丹亭》  人物形象  音乐结构  连贯性  熟悉感 
描述:戏曲中运用主题音乐贯穿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增强音乐结构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加强观众对音乐的熟悉感.主题音乐贯穿的配乐手法在新排昆剧剧目中的运用越来越突出.如新编昆剧<1699·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