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说“
作者:郑沁仪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欲  至情  主题思想  成因 
描述:本文从对《牡丹亭》的“”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
牡丹亭》与《红楼梦》的两种关怀:「」与「女性」
作者:王月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怀    女性  牡丹亭  红楼梦 
描述:清代流傳之審美觀,另一方面結合筆者近年在中國性別研究上關注的心得;職是,本文擬就明清兩部最重要之「言情」經典:一是十七世紀的明代萬曆《牡丹亭》,一是十八世紀的清代乾隆《紅樓夢》,深化其對「」與「女性
从《白话西厢记》的质疑说到《白话牡丹亭》的发现
作者:魏绍昌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白话小说  牡丹亭  质疑  长篇小说  吴趼人  作者署名  六十年代  研究资料  作品 
描述:庄的"南海先友公墓"中发现了吴趼人墓,很快就收到了一封并不相识的周壬林先生的来信.周先生对我的这次发现非常高兴,知道我要编篡吴趼人的史料,表示亟愿支持,但因身在病中,寄来了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作者:施祥爱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剧艺术经典代表,两部作品都以推翻封建礼教,突破传统爱情婚姻观念作为主题思想,并塑造了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但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时代和社会背景有所不同,所以在爱情描写上
爱情题材:从发展层次上观照 下:兼论《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宁宗一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题材  王西厢  西厢记  董西厢  张生  老夫人  观照  封建礼教  莺莺 
描述:年,不为晚矣。”进京赶考是张生自己提出来的,并答应“三两日定行”。莺莺听说张生要去赶考,“愁怨之容动于色”,张生却大不以为然,并说:“烦为我言之,功名也所甚重,背而弃之,贱丈夫也。我当发策决科,策名仕版,谢原宪之夹窦,衣买臣之锦衣,特此取
爱情题材:从发展层次上观照 上:兼论《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宁宗一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题材  莺莺  理想爱情  西厢记  牡丹亭  封建主义  观照  王实甫  张生  恋爱婚姻 
描述:,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都会在这个领域中显示出征兆,它是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一个显眼的组成部分。比如,人类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就使文
浅析《牡丹亭》的细节描写
作者:张俏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细节  封建  爱情 
描述: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论《牡丹亭》对的塑形
作者:张淼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塑形  塑形 
描述:美化“欲”,将其扩张入已被认可的“”,由于回转又在讽刺、谐仿。这种含混是因为晚明价值论的混乱造成的。
《红楼梦》中的/欲论述:以「才子佳人模式」之反思为中心
作者:欧丽娟  来源: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小说  西厢记  牡丹亭  红娘 
描述:原因;其次则是深入剖析贾母之「破陈腐旧套」,抉发其中所涉及的四个批判焦点,亦即:不合情理之逻辑安排(以「红娘」的角色塑造为主)、浪漫爱情包装下之情欲实质、边缘文人之创作心理(包括「妬富」与「遂欲」)、阅读反应之受众影响论等多重面向,确然代表了《红楼梦》对此一文类的全面总检讨;最後则确立贾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评与其阅读行为同时并存的合理性,实不影响其批判的高度效力,而确证曹雪芹有意识地颠覆和推翻了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浪漫爱情观。
寓“”于“理”的《牡丹亭
作者:王娟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