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汪译本隐喻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韵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翻译策略  《牡丹事》 
描述:其隐喻翻译更是难以找到定量翻译研究的先例。 本文基于纽马克对隐喻翻译的分类方法对《牡丹亭》伯奇译本和汪译本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比了
从互文性理论谈《牡丹亭》互文符号的翻译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互文符号  互文符号  文本  文本 
描述:的关系以及阐释文本的内涵。 英国学者哈蒂姆与梅森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为翻译研 究提供了新方法,打开新视野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论文为探索性研究,借助于互文性理论对符号这一术语的 界定并以此
评中西方文化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女主人公情感
作者:李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评中西方文化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女主人公情感
试论文学翻译的陌生化:以《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为例
作者:黄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异国情调  异国情调  异化  异化 
描述: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很多译者注意到了原作者在原作采用的陌生化手法,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其保留到目的语文本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传播的视觉图形表现
作者:严翼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视觉表现  中西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 
描述:方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研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氛围、艺术传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戏曲给西方观众带来的不同观感,以及“中国戏曲”的同质化概念和变脸与变性的戏曲印象形成的原因。本文分阶段讨论了不同时期展现出的表现形式,并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重点分析了新时期的中国戏曲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创新和矛盾。研究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的传播,摸索多元化的视觉图形表现形式,打破中国戏曲乃至中国文化在外国人眼中的刻板印象,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昆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白先勇现象”研究
作者:翚丽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新版《玉簪记》  昆曲  文化产业 
描述:新美学”,和谐地处理好昆曲保护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成功地宣传和传播了我国昆曲,为我国昆曲艺术重新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认可,给我国当今昆曲保护工作提供了较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为寻求可借鉴之处,笔者就这两部
论文学翻译译者的创造性:《牡丹亭》译本研究
作者:付瑛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  文学翻译  哲学阐释学  接受美学 
描述:不仅仅是简单地语言转换,而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运用各种变通手段来转换原文。本文作者提倡译者在翻译发挥其创造性,并希望从理论到实践对此问题作系统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学翻译的特点,以此引出译者
图文:上海昆剧团在华农业大学表演《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昨日,上海昆剧团在华农业大学表演《牡丹亭》(上图)。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性活动,不仅是接受世界经典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也是增加学生舞台艺术
日版昆曲《牡丹亭》和歌舞伎《杨贵妃》在京首演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记者周玮)由日本著名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领衔主演的日版昆曲《牡丹亭》和歌舞伎《杨贵妃》,6日在北京湖广会馆首演。 6日晚,湖广会馆剧场化为《牡丹亭》的梦幻世界,观众在坂东
日版昆曲《牡丹亭》将于8年3月起公演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月7日,在日本东京,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出席日版昆曲《牡丹亭》新闻发布会。日版昆曲《牡丹亭》将于2008年3月起在京都和北京公演。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