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164)
报纸(1238)
图书(88)
学位论文(57)
会议论文(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38)
地方文献 (1185)
地方风物 (79)
红色文化 (60)
非遗保护 (53)
宗教集要 (32)
才乡教育 (22)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461)
2013(219)
2012(319)
2010(305)
2009(266)
2006(126)
2005(90)
2000(49)
1986(37)
196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8)
上海戏剧(78)
天天新报(15)
戏文(13)
新闻晚报(9)
扬子晚报(7)
戏剧艺术(6)
新华日报(2)
中学生(1)
改革与开放(1)
古老的艺术 现实的生活 《紫钗》排练小记
作者:黎安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  艺术  排练  生活  传统程式  真情实感  昆曲  人物 
描述:更体现人物的真情实感。
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新版《玉簪》成为白先勇与昆曲的又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李婷 还是四年前那一身唐装的儒雅风范,还是四年中那一股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气神,昨天,出现在新版《玉簪》全球首演新闻发布会的白先勇先生再次为他钟爱的昆曲大声疾呼:人家说昆曲曲高和寡
继《牡丹亭》后-白先勇又推“青春版”昆曲《玉簪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据新华社电(记者孙浩)“昆曲之美就在一丝一缕的表演之中。”自称“昆曲义工”的知名华语作家白先勇11月4日和昆曲名家一道,引领数百名香港大学生和普通市民走进“青春版”昆曲名剧《玉簪》的清雅世界
“牡丹”一曲余韵多 ——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座谈会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陈璐 由日本著名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领衔主演、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艺术家合作出演的昆曲《牡丹亭》自面世以来,在中国各地及日本均获得轰动性反响。8月7日,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座谈会在北京爱慕
昆曲《紫钗》首演慰问世博志愿者
作者:暂无 来源:浦东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见习记者金鑫)昆曲《紫钗》元宵慈善公益专场将于今天晚上在上海戏剧学院剧院首演。届时,世博志愿者们将欣赏到由著名国家一级演员黎安、沈昳丽演绎的浪漫爱情故事。 去年亮相“上昆30年《临川四
昆曲之美——案头与场上——白先勇关于昆曲《牡丹亭》曲辞赏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先勇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  牡丹亭  牡丹亭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  赏析  赏析  世纪初  世纪初  蔡元培  蔡元培  加州大学  加州大学 
描述:北京大学一向重视人文教育,具有悠久的昆曲传统。世纪初,在蔡元培校长的倡导下,大批挚爱昆曲艺术的学者将昆曲引入讲堂。2009年,美国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东方语言暨文化研究系荣退教授、著名作家白
含苞待放的小兰花——“小杜丽娘”张志红
作者:鸣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省  观众  杜丽娘  昆曲  兰花  牡丹亭  传习所  游园  周年纪念  苏州 
描述:丽娘。《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一折,该说是昆曲闺门旦的“经典剧目”了。经过多少艺术家,特别是梅兰芳大师的精心琢磨之后,一般演员再来演这出往往很不容易“讨好”,而张志红的演出却博得了观众的好评。
新声共咏日精花——庄一拂与昆剧传字辈艺人
作者:徐宏图  来源:戏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字辈  新乐府  昆剧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传习所  嘉兴  新声  全福班  昆曲  《牡丹亭》 
描述:新声共咏日精花——庄一拂与昆剧传字辈艺人
上昆《牡丹亭》期待新突破
作者:端木复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新突破  舞台艺术  社会现实意义  柳梦梅  杜丽娘  爱情主线  上海昆剧团  人物情绪  悲剧意味 
描述:本报讯(记者端木复)继京剧《贞观盛事》修改上演之后,另一台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的昆剧《牡丹亭》,也开始建组重排。导演郭小男明确表示,他们将把《牡丹亭》打造成精品中的精品。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也信心十足地说,他们要力争使该剧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据介绍,首演于199
牡丹亭三生路昆曲600年的现代化与复兴记者吴久久
作者:吴久久  来源:东莞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9月24日到26日,青春版《牡丹亭》第一次全本在广州上演,观者倾城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吴久久 摄 【写真·普天乐】不因他福分难销,可甚的红颜易老?论人间绝色偏不少,等把风光丢抹早 柳梦梅回到了故乡。 从9月24日到26日,三个晚上,三本青春版《牡丹亭》终于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