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新见材料《杜丽娘传》看《牡丹亭》的蓝本问题:兼与向志柱先
-
作者:黄义枢 刘水云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传》 《杜丽娘传》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记》 《杜丽娘记》 《牡丹亭》 《牡丹亭》 蓝本 蓝本
-
描述:传奇的蓝本很有可能是《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牡丹亭》蓝本是文言小说《杜丽娘记》的说法明显证据不足。
-
从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看制作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
作者:熊姝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王翔 王翔 制作人意识 制作人意识
-
描述:本文从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的演出盛况,看到了制作人在戏曲剧目创作中的创造与智慧。制作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正在挑战着以往导演中心制、名角挑班制等固有的戏曲创作模式,必将对戏曲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
-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
-
从认知图式理论视角看文化负载词翻译:以汪译《牡丹亭》为例
-
作者:林佳 来源:经营管理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
抗夫,抗理,抗己:从《秋胡戏妻》、《牡丹亭》、《绿牡丹》看
-
作者:严姝璐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秋胡戏妻 罗梅英 杜丽娘 车静芳 女性意识 觉醒
-
描述: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窥见一斑。
-
从「冯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
作者:谢俐莹 来源:东吴中文研究集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曲 小青 疗妒羹 牡丹亭 杜丽娘
-
描述:从「冯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
从《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看明清《牡丹亭》女性读者群
-
作者:金霞 姚珺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读者 传播
-
描述:特点。
-
以虚为实与以实为虚——看张继青“三梦”演出有感
-
作者:王朝闻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艺术形象 朱买臣 心理特征 张继 演员 观众 《惊梦》 《牡丹亭》 心理内容
-
描述: 一 “成式表兄卢有则,梦看击鼓。及觉,小弟戏叩门为街鼓也。”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梦》里的这一条记述,表现了入梦者的听觉感受,可能通过想象而转化为视觉形象。或者说,梦境的形成往往有貌似偶然其实必然
-
性爱女神的复活:从杜丽娘的原型看《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
作者:刘汉光 来源: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爱女神 性爱女神 人欲 人欲 礼教 礼教
-
描述:礼教的深度、力度和高度 ,标示着晚明社会个性解放思潮的高峰。
-
从昆曲《琵琶记》看其人民性的升华:浅谈郭汉城、谭志湘改编本
-
作者:刘淑兰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民族性与人民性 改编本 赵五娘 昆曲 《牡丹亭》 现实主义 《西厢记》 《桃花扇》 《长生殿》
-
描述:《琵琶记》是元末明初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高则诚的名著,它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将宋元南戏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给明清传奇以巨大的影响。后人称它为“南曲之祖”,与《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桃花扇》并列为中国五大古典名著,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