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中“情”的变化与表现手法的差异
作者:尚永亮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描述:”,遂使得剧中人物顿失光彩,意薄味寡,难以再激起波澜。将人物命运建立在脆弱、虚假乃至庸俗的结局上,是作品的一大败笔,使剧作不仅缺少那种发自肺腑之“情”的贯穿,而且也失去了不可忽视的曲终奏雅之妙。
试论《倩女离魂》和《牡丹亭》中的“魂”
作者:吴美卿 许丹丹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重人格  二重人格  本我冲动  本我冲动 
描述:意象的补充,“”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牡丹亭》“梦回”
作者:暂无 来源:四川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梦回”
昆与川剧声腔审美
作者:刘芸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声腔艺术  川剧艺术  审美准则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基础  牡丹亭  审美形式  演唱技巧  戏曲研究 
描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昆剧团莅蓉演出,我曾在四川剧场欣赏到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墙头马上》、《春香闹学》等,而且还亲睹了昆曲大师俞振飞的精彩折子戏片段。之后剧院与俞振飞及华文漪、岳美缇
青春版《牡丹亭》昨日大上演
作者:暂无 来源:成都商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王冕摄影王天志)昨晚,由著名作家白先勇、苏州昆剧院联手打造的经典剧目《牡丹亭》的青春版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隆重登场亮相,能容纳5000观众的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很多学生甚至自己带小凳子入场观看。笛子声起,一曲游园惊梦,延续了400年的魅力,再次征服了现场所有观众。据介绍,此次青春版《牡丹
纪子参观昆曲博物馆
作者:金年满 易小珠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博物馆  昆曲  非物质遗产  牡丹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口头遗产  中央电视台  张继  周年纪念  中国 
描述:意浓浓、细雨霏霏,专程来苏参加中国昆曲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周年纪念活动的爱纪子
刘芸与大的“川剧情结”
作者:唐思敏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川剧艺术  四川大学  表演艺术  《牡丹亭》  合唱团  声乐技巧  声腔艺术  现代小戏  新世纪  感情投入 
描述:刘芸与大的“川剧情结”
在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牡丹亭 四平 清澈的章江流水,从南岭逶迤而下,穿过江西南部大余县的山岭和田野,悠然地流向赣江。 章江流水一如往昔,南安(大余)东山大码头却没有了曾经的繁华与热闹,没有了源源不断的南北
作者:问石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二十年  历史人物  虚拟人物  南柯记  枕中记  心理学家  推动力  传奇  宰相 
描述: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某些历史人物的伟大事业的推动力都是从梦中得来。”唐代《南柯记》中的淳于棼和《枕中记》中的卢生,他们在梦中分别作了二十年的太守和十年的宰相。但这都是传奇中的虚拟人物,不是真实。“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
与文学
作者:华同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临川四  现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南柯记  红楼梦人物  《东京华录》  《邯郸 
描述: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通俗而深刻地说明了一个事实:,并非像梦卜者和圆梦者所说的是“天机”及“神的启示”,而是做梦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意识朦胧状态下的反映。自古以来,许多杰出的诗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