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举重若轻 妙趣横生——《牡丹亭·塾》赏析
作者:徐凤生 于雷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杜丽娘  牡丹亭  故事情节  赏析  戏剧家  引人入胜  矛盾冲突  封建礼教  塾师 
描述:戏剧当然要有“戏”,怎样才能有“戏”呢?构思一个曲折离奇的情节,诚然能够引人入胜,但是,一味追求情节的“奇”和“怪”,势必变得荒诞不经;穿插一些“科诨”,增加笑料,舞台可能搞得热热闹闹,但是游离于情节之外,必然流于庸俗。那么,“戏”从何处来呢?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
塾》的情节安排与形象塑造
作者:万永翔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形象塑  封建礼教  人物形象  封建礼法  《关雎》  《牡丹亭》  文房四宝  环境渲染  矛盾冲突 
描述:塾》的情节安排与形象塑造
《牡丹亭·塾·惊梦》简析
作者:文之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塾·惊梦》简析
从《塾》看《牡丹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
作者:郭贵灵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主仆相 
描述:牡丹亭》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作一些分析。    一、联系内外场景,创设典型环境    《塾》一出讲的是陈最良设馆讲学,杜丽娘在春香的陪伴下前来接受陈腐说教,学馆外是一派大好春光,而陈最良所讲《诗经
青春版《牡丹亭》配乐署名权“走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赵世猛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数百年来广受戏剧爱好者的欢迎。为了让这部传统的戏剧名作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自称为“昆曲义工”的著名作家白先勇从2003年开始以总制作人的身份,会同主创团队在原有《牡丹亭》的基础上编排了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此后这部戏剧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20
“新”课与“心”课:从《塾》反思现代中学爱情教育
作者:张曲  来源: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教育  塾》  “心”  “新”  中学  《关雎》  陈最良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塾》中陈最良先生讲解《关雎》,逐字注解之外,只拿圣人之“无邪”来训诫。面对春香质疑,又拿“多嘴”来斥责。对于爱情,老先生谈虎色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从《牡丹亭《塾》》看明清女性私塾教育
作者:刘瑾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私塾  女性私塾  教育  教育  《牡丹亭《塾》》  《牡丹亭《塾》》  明清  明清 
描述:育内容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以<诗经>为首选.
怎一个“闹”字了得——谈《牡丹亭·塾》的喜剧氛围
作者:何铭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塾》  喜剧氛围  语文教学  中学  阅读指导 
描述:怎一个“闹”字了得——谈《牡丹亭·塾》的喜剧氛围
渗透于筋节髓窍的喜剧气氛--《牡丹亭·塾》赏析
作者:黄天骥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渗透于筋节髓窍的喜剧气氛--《牡丹亭·塾》赏析
“闹”字下的“温柔一刀”——也谈《塾》的思想性
作者:喻婷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思想性  女学生  封建礼教  诗经  牡丹亭  三个方面  曲解  批判  四书 
描述: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塾》节选自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桂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