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的爱情哲学解读
作者:刘丽萍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哲学  爱情哲学  愿望表达  愿望表达 
描述:之所以对其爱情哲学进行如此描写,主要是想表达其在现实中勇于冲破封建束缚的愿望,但事实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具有不可忽略局限性的。
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
作者:田燚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
冲突 结构 语言——中国古代“戏曲”鉴赏丛谈
作者:何绵山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曲  戏曲结构  戏曲语言  《西厢记》  戏曲节奏  《窦娥冤》  戏曲情节  长亭送别  《牡丹亭》  张生 
描述:间里表现社会矛盾,必须巧妙地把事件和人物集中组织
戏曲大舞台
作者:黄蕾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舞台  语言  昆曲  牡丹亭  文章  父亲  记忆  描写 
描述:然后就其主要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小故事;也可以直接描写看到的一出戏曲演出,写出观后感。但要注意再
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作者:李锋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表演动作  天官赐福  中国戏曲  杜丽娘  动作规范  牡丹亭  地方戏  观众  语言 
描述: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闺塾》点评
作者:陈国安 卜延中 邵统亮 褚树荣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教学  牡丹亭  杜丽娘  执教者  解读  戏剧人物  还原  语言  教师  学生 
描述:《闺塾》点评
走出“牡丹亭”:苏舜钦近体诗中的语言转型
作者:倪博洋  来源: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舜钦  牡丹亭意象  语言转型  文学多元化 
描述:苏舜钦的诗歌通过副词的恰当使用、句子对偶的巧妙改变、援用散文手法入诗等方式,打破了唐诗以来意象浓密、句子定位模糊、诗篇精致繁复而难以使读者把握要领的局面,促成了宋诗的语言转型.这正与人们历来称赞
'临川四梦'的梦幻意识情的哲学
作者:蔡莉莉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幻意识  梦幻意识      紫钗记  紫钗记  牡丹亭  牡丹亭  南柯记  南柯记  邯郸记  邯郸记 
描述:论文由"时代母体的孕育"、"'四梦'梦幻意识论"和"情的哲学"三部分组成.
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西厢记》《牡丹亭》之异同与青春版
作者:宁宗一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描述:本文从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的角度,比较了《西厢记》与《牡丹亭》之异同;论述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贡献。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所涵盖的哲学意蕴
作者:赖丽青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抗争  抗争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位列“中国古典名剧”之尊,不仅在于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而更重要的是剧作诠释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生而有之”的“情”与明代社会所奉行的“理”之间进行的抗争,从而揭示了生命的本真。剧作蕴含着一种哲理的思辩,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