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
作者:田燚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
冲突 结构 语言——中国古代“戏曲”鉴赏丛谈
作者:何绵山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曲  戏曲结构  戏曲语言  《西厢记》  戏曲节奏  《窦娥冤》  戏曲情节  长亭送别  《牡丹亭》  张生 
描述:间里表现社会矛盾,必须巧妙地把事件和人物集中组织
咏《牡丹亭》诗歌简论
作者:赵山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问世之后,产生了大量吟咏《牡丹亭》的诗歌,有诗有词,形式多样。这些诗歌或发表观感,或评论演出,成为《牡丹亭》演出史、批评史、接受史的生动记录,具有多方面价值,值得全面发掘
咏《牡丹亭》诗歌简论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研究通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咏《牡丹亭》诗歌简论
戏曲大舞台
作者:黄蕾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舞台  语言  昆曲  牡丹亭  文章  父亲  记忆  描写 
描述:然后就其主要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小故事;也可以直接描写看到的一出戏曲演出,写出观后感。但要注意再
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作者:李锋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表演动作  天官赐福  中国戏曲  杜丽娘  动作规范  牡丹亭  地方戏  观众  语言 
描述: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闺塾》点评
作者:陈国安 卜延中 邵统亮 褚树荣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教学  牡丹亭  杜丽娘  执教者  解读  戏剧人物  还原  语言  教师  学生 
描述:《闺塾》点评
走出“牡丹亭”:苏舜钦近体诗中的语言转型
作者:倪博洋  来源: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舜钦  牡丹亭意象  语言转型  文学多元化 
描述:苏舜钦的诗歌通过副词的恰当使用、句子对偶的巧妙改变、援用散文手法入诗等方式,打破了唐诗以来意象浓密、句子定位模糊、诗篇精致繁复而难以使读者把握要领的局面,促成了宋诗的语言转型.这正与人们历来称赞
《江西诗征》明代部分数据库及其诗歌概说
作者:暂无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The  The  the  the  Ming  Ming  Dynasty  Dynasty  Jiangxi  Jiangxi  poem  poem  drafts  drafts  the  the  Jiangxiliterature  Jiangxiliterature  Jiangxi  Jiangxi  poetry  poetry  database  database  retrieval  retrieval 
描述:找资料所耗费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因此笔者也顺应这种时代潮流,将《江西诗征》这本古籍的明代部分中的江西籍诗人以及他们的诗歌整理出来,制作成一个可以检索的数据库,对研究明代江西诗人诗歌
考《临川先生文集·补遗》误收梅尧臣诗二首
作者:寿涌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集  先生  临川  补遗  诗歌  梅尧臣  误收  研究成果 
描述:明刊本<临川先生文集>是根据南宋绍兴十年(1140)詹大和刻本覆刻的,它保存了宋刻本的原貌,诞生年代较早,搜集又相对齐全,所以是学界公认的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