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4)
报纸(245)
图书(7)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65)
地方文献 (71)
地方风物 (11)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4)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155)
2012(47)
2010(28)
2009(35)
2008(29)
2007(25)
2006(24)
2005(19)
2003(16)
1994(16)
按来源分组
世界教育信息(2)
舞蹈(2)
河北中医杂志(1)
中国科技成果(1)
小麦研究(1)
中华文化画报(1)
剧影月报(1)
卫星与网络(1)
记者摇篮(1)
父母必读(1)
戏剧专家研讨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专家研讨会  中国戏剧  青春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院  文化现象  北京  北大  祝贺 
描述:作为北京艺术学院成立的祝贺演出.连日来.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北大校园掀起了昆曲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专家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戏剧界的20多名专家对其未尽
余秋雨的《笛声何处:关于昆曲》
作者:王亚莉  来源:大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余秋雨  昆曲艺术  社会性  中国历史  哲理性  遗忘  文化现象  苏州  戏剧学  牡丹亭 
描述: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由余秋雨编著的、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笛声何处-关于昆曲>这本书,通过阅读,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
三夫人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资料卡片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三夫人合《牡丹亭》
《牡丹亭》及其三妇合
作者:任亮直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及其三妇合
三妇合《牡丹亭》
作者:李鼎荣  来源:知识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三妇合《牡丹亭》
《名联鉴赏词典》
作者:钱剑夫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鉴赏  词典  参考书目  失考  对联  辞书出版  牡丹亭  文学  名胜  唐诗 
描述:可商之处甚多,其中失精、失当、失考、失收之处尤伙。试举浅见,
昆曲精品《牡丹亭》   ——盒式录音带《牡丹亭》
作者:何为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昆曲精品《牡丹亭》 ——盒式录音带《牡丹亭》 世界上的事情就这样矛盾,有价值的艺术,往往难于理解。因为它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艺术鉴赏水平。欧洲的歌剧、交响乐如此,中国的昆曲也是如此。无怪乎
网友新编赣剧《临川四梦》
作者:嘉许第二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小剧种  小剧种  南柯记  南柯记  演员  演员  地方戏曲  地方戏曲  打磨  打磨  折子戏  折子戏  弋阳腔  弋阳腔  昆曲  昆曲  特色  特色 
描述:有点小失望,戏总体来说还不错,不过我觉得在细节之处还应该再打磨打磨。
王渔洋《聊斋志异》批述评
作者:周锡山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王渔洋  《池北偶谈》  《聊斋》  艺术成就  述评  人物形象  《牡丹亭》  《口技》 
描述:王渔洋《聊斋志异》批 述评周锡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代伟著,王渔洋是这部伟大作品的第一位评论家。“第一位”乃有三层意义:一、在时间上,渔洋是最早给以具体评论的文学家;二
《六十种曲评注》的校勘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十种曲评注》  校勘  《临川四梦》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版本学家  中国古代  出版家 
描述:记》,还收了《还魂记》(《牡丹亭》)的硕园改本。《六十种曲》是中国古代篇幅最大的一部戏曲选集,而且被选作品之中,有十多种未有其他刊本或稿本、钞本流传,当时如果成遗珠,肯定早就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