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435)
期刊文章(2051)
学位论文(67)
会议论文(48)
图书(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60)
地方文献 (107)
非遗保护 (59)
地方风物 (51)
才乡教育 (22)
红色文化 (14)
宗教集要 (11)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639)
2009(230)
2008(224)
2005(88)
2002(101)
1997(52)
1995(55)
1990(51)
1985(24)
1984(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5)
光明日报(11)
创造(8)
华夏文化(3)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化工之友(1)
漯河日报(1)
《才子牡丹亭》初探
作者:杜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傍  阿傍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才子牡丹亭  才子牡丹亭  牡丹亭评点  牡丹亭评点 
描述:自汤显祖《牡丹亭》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一直不曾停歇.《牡丹亭》的评点本也不断出现.在其众多评点本中,署名阿傍的《才子牡丹亭》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大胆的风格而显得与众不同.她的批评特点是从性的角度对《牡丹亭》进行审视.该文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分?
戏曲意象初探(一)
作者:方李珍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化  戏曲意象  文学意象  牡丹亭  信物  舞台美术  手法  爱情  舞美设计  情感 
描述:蒋寅先生在《物象、语象、意象》①一文里指出,意象一词由于语义的感性化,导致了学术上的众说纷纭,甚至于观点南辕北辙,无从对话,因而只有在对意象的概念完全界定清楚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其理论体系。这似乎有些悖
初探《牡丹亭》的“主脑”
作者:顾春勇  来源: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主脑  惊梦至情说 
描述:的载体和代言人,“游园惊梦”成为全剧剧情发展的关键。同时,《凉梦》在全剧结构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戏台对联效应初探
作者:范锦文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对  古代戏剧  会馆戏台  辨证思维方法  戏曲艺术  《牡丹亭》  高台教  《西厢记》  对联  内容丰富 
描述:戏曲,自古以来就在台上演出。戏台大都有对联,最早的戏台对联只有四个字,即戏台正后左右两边小门(供演员出入)上方写的:“出将;入相”。将和相,是古代戏剧中的主角,渐渐地,英豪侠客、才子佳人以至庶民百姓的壮举韵事也搬上了戏台,戏曲内容丰富了,戏台对联在联苑中一枝独秀,它的功能与效应也就多样化了:
金代盐业初探
作者:王兴文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盐使司  《金史》  《太平寰宇记》  金代  盐课  计量单位  盐价  统治者  大定  《宋会要辑稿》 
描述:金代盐业初探王兴文盐业,作为国计民生的行业之一,在我国古代就已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历代王朝都把这一行业置于政府行政控制之下,从生产、运输到销售都加以统治或干预,盐利在国家财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粤剧电影初探
作者:罗丽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粤剧艺术  经典电影  舞台艺术  《关汉卿》  《紫钗记》  独特魅力  观众欣赏  表演艺术  记录手段 
描述:《搜书院》、《关汉卿》、《帝女花》、《紫钗记》等经典电影,是搬上银幕的粤剧舞台名作,当年曾掀起多轮粤剧热潮,播映盛况与今日好莱坞大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作品打破了粤剧舞台艺术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延伸了粤剧艺术的表现舞台,让更多观众欣赏到粤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以一
《牡丹亭》创作方法初探
作者:李孝堂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创作方法初探
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作者:孙虹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戏剧  悲剧结局  《西厢记》  古希腊悲剧  莎士比亚戏剧  《牡丹亭》  中国悲剧  悲剧主角  圆形结构 
描述: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注入现代人的精神
作者:邹平  来源:文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文学研究  牡丹亭  现代性  改编  中国 
描述:注入现代人的精神
爱之初体验
作者:江岸  来源:小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贾宝玉  心理体验  人生体验  感情  知音  精神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 
描述:在感情上、精神上,贾宝玉的知音、知己唯有林黛玉;但唯独在分享性的隐秘时,却不可能是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