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唱响400年(下)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结束了封建社会制度。高举反封建思想大旗的《牡丹亭》,如浴火重生的金凤凰,翱翔得更高更远,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欢迎。从此,《牡丹亭》的演出场面更加壮观,演出艺术更加高雅,演出剧种更加多样,而且这种势头还如日中天,方兴未艾,盛演不衰的喜人局面不知要绵延到何世何年!
大师加盟
-
《牡丹亭》下的尚方宝剑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牡丹亭》下的尚方宝剑
-
牡丹亭下牡丹盛开
-
作者:暂无 来源:燕赵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牡丹亭下牡丹盛开
-
牡丹亭下
牡丹盛开
-
作者:暂无 来源:燕赵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牡丹亭下
牡丹盛开
-
画魂(下)
-
作者:黄小峰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仕女画 故事情节 桃花 明代小说 男性文人 女性 祝允明 想象 牡丹亭 女主角
-
描述:棠是狂士,仰慕极端个人化的生活方式,但是这却是个虚的表象。他早上一清醒,便会对夜间的事情感到后怕,他也不那么多情,而是用理智的判断来控制自己的情感。他表面爱慕风月,但是却害怕真正厉害的女性。桃花仕女比他更有文采,葛棠只是下笔千言不打草稿,而她却是一百首诗,整整二千八百字不假思索一气呵成。所以,整个故事表现了真与假、实与虚、表象与本质之间的无法言明的
-
牡丹亭下3天路
-
作者:小渔 来源:女报时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9点40的火车,我和我家猪头小黄一起去苏州, 吸引我们的不是拙政园、狮子林,亦不是什么观前街、 虎丘剑池,我们要去苏大看昆曲呵——白先勇策划, 苏昆演出,台岛惊动,香江惊艳的青春版全本牡丹亭哎!
-
《牡丹亭》出评(下)
-
作者:邹自振 董瑞兰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评析 评析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欲通过微观的评析审视全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以表达我们对汤显祖和《牡丹亭》的理解与评价。
-
昆曲表演简史(下)
-
作者:王安祈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简史 表演 《牡丹亭》 《长生殿》 乾隆年间 剧本
-
描述:我们之前介绍了昆曲是怎么形成、而后一路流行下来的,我们还用《牡丹亭》做了一个例子。在这之后,一直到到清代初年,昆曲还有《长生殿》这样的好剧本。可是到了乾隆年间就不一样了,那时剧坛发生了一个事情——花雅争胜,或者叫做花雅之争,也就是花部跟雅部的争。
-
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牡丹亭》
-
作者:原辉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彼得·塞勒斯 彼得·塞勒斯 陈士争 陈士争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 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
-
描述: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引起了学者和媒体的共同关注。 首先,美国舞台上的两个《牡丹亭》都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中心制原则,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图决定了演出的面貌和特点。彼得·塞勒斯从情色角度对《牡丹亭》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并综合运用了中西不同的戏剧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后现代杂沓”版《牡丹亭》。陈士争以忠实于原著为特点,并在舞台上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传奇”版《牡丹亭》。由于两个美国《牡丹亭》与中国的传统演出大相径庭,观众对它们褒贬不一,因此中外学者展开了对传统与创新的大讨论。 其次,透过导演的文化身份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的文化权力关系依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美国人以能够最先上演全本《牡丹亭》而炫耀他们的文化胜利之姿,而华裔导演却在使用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折...
-
昔日北京动物园古桥(下)
-
作者:杨小燕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动物园 牡丹亭 古桥 照片档案 试验场 拆除 扩建 游廊 景区 珍贵
-
描述:北京动物园内的古桥大部分已在扩建中拆除,只留下珍贵的老照片档案,与大家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