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牡丹亭》看中国古典悲剧精神
作者:李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范式  悲剧范式  团圆之趣  团圆之趣  悲剧精神  悲剧精神 
描述:本文试图以中国古典悲剧的经典剧目<牡丹亭>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的以团圆之趣为特色的悲剧范式及其掩映下的悲剧内涵,并进一步讨论以对正义和善的道德褒扬为旨归的中国古典悲剧精神.
《牡丹亭》之“至情”与泰州学派的戏剧精神
作者:陈燕华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情欲观  泰州学派  化情归性  至情论 
描述:追求的仁与乐、道德和艺术高度统一的精神密切相关.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谈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
窦娥、崔莺莺、杜丽娘的反抗精神
作者:刘倩  来源:新课程学习(综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反抗精神  窦娥冤  封建礼教  女性形象  民族矛盾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理想 
描述:中国女性的觉醒与反抗,这一历程是艰难的。从《窦娥冤》中的窦娥,到《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再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可清楚地看到这些女性在争取自主的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轨迹是光辉灿烂的,她们自我意识觉醒的历程漫长而艰辛、精彩而生动。
从“圆”看文化精神:《牡丹亭》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作者:杨晶 戈双剑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牡丹亭》  文化精神  “圆”  解读  经典作品  中国文学史  《西厢》 
描述:汤显祖的《牡月亭》代表着明代传奇的高峰,一经问世,几令《西厢》减价。时至今日《牡月亭》仍以其丰厚奇特的文化意蕴及其虚幻复合的艺术情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之
梦幻形式中的潜意识愿望——《牡丹亭》之“奇”的精神分析研究
作者:张丽红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潜意识  牡丹亭  杜丽娘  梦幻性  戏剧形式  柳梦梅  爱情故事  戏剧情节  形式表现  愿望满足 
描述:剧。然而,若干年来,《牡丹亭》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奇”的重复上,而对于《牡丹亭》到底是一部什么样形式的戏剧和这种形式的戏剧表现
从戏剧范式看中西艺术审美精神的差异:以青春版《牡丹亭》和音
作者:安博 石蒙蒙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西方戏剧  《牡丹亭》  《牡丹亭》  《猫》  《猫》  艺术审美精神比较  艺术审美精神比较 
描述:式比较的切入点,对这种艺术类型进行认真细致的考量和比照,从而分析出中西艺术潜在的差异,对于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提供更多的理论佐证。本文以中西戏剧艺术的具体文本为参照,从实际的戏剧作品青春版
青春版《牡丹亭》角逐文華獎驚艷孔孟故里傳承昆曲經典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劇照 于永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永傑 山東報道)10月18日、19日,由蘇州昆劇院精彩演繹的青春版《牡丹亭》(精華本),在山東濟南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上演,這是該劇參與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衝擊文化大獎的參評演出。也是其首次走進孔孟故里。兩場演出中,3400多名觀眾使得